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心的祭奠《何满子逝世周年纪念文集》华东师大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心的祭奠《何满子逝世周年纪念文集》华东师大出版社
吴仲华
2010-06-25 09:46:54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老伴何满子辞世年余,这段日子我深深体验了什么叫失落,什么叫心的孤寂,乃至渴望佛教的出世覌给我以慰藉,但做不到。最后只得回到现实。我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自忖学识浅薄,年迈力衰,但为他编一本纪念文集还是可行的。2010年5月8日是他辞世周年祭日,我准备在这一天将他的遗骨送葬入土,纪念文集可作为献给他的祭品。
这是一年前的梦想。承蒙众多友人惠赐文稿,以及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热情支持,历时半年多的投入,不断与长久缠身的疾病斗争,我这个梦想终得实覒。满子在他的周年纪念日已如期安葬,两本精致的纪念文集呈献于在他的墓碑前。满子如地下有知,应该感到满意,他本“书痴”,何况这是凝聚着友情亲情的大书呢?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良多。
朋友们十分重視这本纪念文集,除个别情况外,都爽快应约赐稿。其中邵燕祥、陈四益、罗飞、曹明等先生还主动为我代劳向别的朋友组稿。他们有的认真重读了满子的作品,有了更深更新的体会再动笔,有的寄来了先前已在媒体上发表过的纪念文章。四川老乡流沙河先生,患眼疾动手术不久,读书看报都感困难,仍不负我约,勉力用毛笔写成大字诗句表达悼念之情。满子的老同事、94岁的鲲西先生,表示一定要写一篇与众不同的文字,补充人们对满子的认识;他生怕自己的字体别人不好辨认,便要我家人先去认字,然后再整理复印。邵燕祥的悼念文章在《南方周末》发表后,我接连几天都收到友人的推荐,有的寄来当天的《南方周末》,有的从电脑上发来此文,建议收入本书……这些都是我完成编辑此书的极大动力,也只有至诚追思逝者的老友才会如此,
《
何满子逝世周年纪念文集
》将80余篇长短不一、内容侧重点不同的文章分为六编,除了综合性的怀念和追思文字,以及评述逝者的人品和文品、学术作品、杂文、诗歌和书法而外,还有书信往来、记者笔下的何满子等专目。此外,文集中的附编有我写的《往亊絮语》,书后附有“何满子著述一览”和编后记。
满子一生坎坷,书中很多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到他的个人经历,比如他在“反右”、“胡风集团”案、“文革”中的遭遇。这些文章的作者,有的当年与满子同为落难人或他们的亲属;有的则是长期从事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如李辉等,他们的记述真实客观,而且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
书中不少作者谈到满子特立独行的个性,他容不得文化的低俗、国民精神的奴性和社会不公等现象,对此总因愤懑而发为文,作家黄一龙著文封他为“奴性的死敌”。朋友们对满子喜与青年才俊交往并提掖青年颇多贊词,他在震旦大学教过的学生張兴渠的文章,就记述有满子三荐其稿的故事,文中提及王元化先生当年听他说起此事时曾开玩笑说:你可写篇文章就叫“何满子三荐文稿“吧。本书收入了不少青年作者的怀念文章,他们活跃于学界、文坛、媒体,大多是满子的忘年交。我想,满子之所以如此喜欢青年、关心青年,是同原古籍出版社社長李俊民对他的期望有关。他十分敬仰俊老,不仅因当年俊老特別关注他,在他处境十分艰难时施以援手,更因他敬重俊老思想开明,为人正直,不计个人得失而对工作全力以赴的精神。俊老曾嘱他要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衷心赞同,在古籍社定期为青年编辑办学习班时,他坚持授课不少时日。
文集第三四编是对满子的学术作品和杂文与诗、书法的评述,其中不少文章出于知名学者、记者、作家、诗人和书法家的手笔,也多有趣味盎然的表述。画家谢春彦知道,满子从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此次他特著文说满子的字,说满子写字无论大幅小幅,都是气度宏大,一气呵成,有大家风度;他的字“讲求法度,在根本上立定脚跟,决无敷衍浪荡之象”;与文如其人一样,字也是表覒人的气质和骨气的。在评析满子的学术作品时,李时人教授认为,杂文家的何满子首先是一位学者,没有学者的何满子,就没有杂文家的何满子。满子的三卷本论文集,成为本书第三编作者的评述主题,小说家
赵玫
所写的《学问家的激情》,青年作家王彬彬的《作为学者的何满子》等篇,都使我深感兴趣,获益非浅。
在本书最后的附编中刊载的是我写的约5万文字,追怀我和满子在解放后前后两个30年的不同境遇。作为叙事散文,我采用与逝者谈天的形式来写,这样我觉得更符合自己的心情需要。我曾整理编辑过满子的口述自传《跋涉者》,因当时规定字数的限制,内容较简略,未能包括我们全家同灾同难的具体情景,今天,就算借本书作点补充吧。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唐代诗人张祜这一诗句,作为本书的封面语,恰也成为我们今天对满子周年的祭辞。愿更多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何满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2010-06-1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