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评《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评《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章柏青
2010-07-01 09:14:01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从20世纪开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与科技息息相关。事实上,技术不仅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也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从文化艺术的发展史来看,技术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和介入显而易见。从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逐步迈向文明之后,几乎每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的问世都是技术摧生的结果。印刷技术的发明成就了文学,电与摄影技术的发明促成了电影的诞生。就电影本身而言,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银幕到宽银幕,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一直发展到当下的数字电影、3D电影,技术的演进给电影风格、样式与类型的变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阿凡达》在世界与中国大陆所掀起的票房飓风,使人们对于技术的威力震惊不已。
相比电影创作而言,电影理论、评论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似乎没有那样显著,而事实则并非如此。比如,数字技术的诞生,直接影响到对电影本体的认识,连电影的定义都要重新改写。而随之而来的全球化的信息网络的构建,及与此同时产生的网络文化,对电影评论的影响更不容小视。在这里我主要是指在新世纪迅速崛起的网络影评。这一影评的新形式,在短短几年间,以星火燎原的势头,逐渐占据了电影大众舆论的核心,稳操对电影市场消费的生杀之权。网络影评,在短时间内,成为占领影坛百年、相对成熟的传统纸质影评的劲敌。这自然是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所致,也是网络影评自身逐渐发展,显示出不容忽视的独立个性、不容随意否定的独立价值的体现。
然而,电影界同人谈起网络影评,感情复杂,对网络影评的研究尤其出乎意料地冷清。鉴于此,2007年我指导我的一位硕士研究生选择网络影评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她告诉我,她以“网络、电影、评论、恶搞”等词汇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搜索,得到有相关研究价值的文章37篇,以“恶搞”为内容的24篇,其他内容搜得11篇。仅有2篇文章是以网络电影评论为研究对象。一篇是发表在《电影艺术》2006年第6期上的《网络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发展态势扫描》,另一篇是发表在《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上的《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应当重视和构建网络影视评论的研究》。真正有学术意义仅前者一篇。
为什么在电影理论界会出现对如火如荼的网络影评视而不见、集体遗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观念冲突。我们传统的电影理论工作者自持具有“精英立场”,对先天具有大众立场的网络影评,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理对抗。而网络影评初起时的不成熟、良莠不齐的现状正好被一些精英电影理论工作者视为“文化次品“的借口;二是畏惧心理。实际上是对这一影评新形式的无知。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网络影评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瞬息万变,传统的电影理论研究者不免惊惶失措,而事实上又无现成的理论范式可作借鉴、参照,沉默便成了应对这一文化困境与理论盲区的最好方式。
对网络影评的研究,电影界一直在呼唤智者、勇者。因此,当我读到李建强先生的《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这一专著时,内心的欣喜可想而知。事实上,前面提及的发表在《电影艺术》上我国第一篇有价值的网络影评研究论文《网络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态势扫描》也出于他的手笔。李建强先生关注网络影评由来已久。
李建强先生这本专著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开创意义。这种开创不只是因为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网络影评的专著,更在于李建强是以一个学者的公正立场在从事这一研究。在这本专著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网络影评的统盘考察,不是那种非此即彼、先入为主、二元对立的态度。全书贯穿着一种辩证的、分析的、务实的精神,这就使专著始终闪耀着一种理性之光。其次,李建强先生的这本专著贯穿着一种实践精神。这种精神使作者完全摆脱了某类学术作品所惯有的居高临下、虚无悬空、徒有声势的毛病。作者从调查研究做起,专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对网络影评发展生态的条分缕析,也看到了作者对网络影评优势与问题的细致考察。其中的数字、表格、统计、问答贯穿全书,隐藏在背后的是学者的辛劳与严谨(李建强先生告诉我,他的几个研究生为此反复核对查实,花费了大量精力),也使专著中的许多观点不再是论者的纸上谈兵,而是严密的逻辑力量引导下,水到渠成般的自然流淌。尤其是专著中对境外网络影评,包括港台、美国、英国网络影评的介绍,以及附录中对网络影评名家的实访,代表性的博客、博文选介与受众的问卷调查,更扩展了读者的视线与思考面,使专著的论述基点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世界的背景与现实背景。其三,是本专著所内蕴的前瞻精神。任何有创见的学术著作,不会只停留在对事物往昔过程、经验、问题的总结、归纳上,这些总结、归纳最终是要为他提出构想、建议服务。无论是肯定、赞美,还是否定、批评,判断它最终有无积极作用,在于作者对未来是否抱有信心与希望,在于对他所论述的事物有无前瞻性意义。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我欣赏专著中的第五章:“网络影评发展的若干期待”。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作者对网络影评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与设想。这是作者思考多年的结果,也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或许将成为我们网络影评努力之方向。
认识李建强先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其时,他是安徽一所高校的年轻教师。而当时的我正在主编一部电影观众学的论文集。我从对他写的一篇《从‘内省’开始》的观众学论文的欣赏开始,与他有了长达20多年的友情与交往。这种友情与交往,以共同的专业爱好为基础,摒弃了世俗与功利,显得单纯与美好。我长他十岁,他尊我为师,事实上我们是互相切磋的朋友。我十分钦佩于他的勤奋,尤其看重他对未知领域的不懈的探求精神。他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著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选中,先担任管理学院基础课教学和刊物编辑,而后擢升为学校几个部门的负责人,直到当选校党委常委。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并没有消融他对学术的兴趣与探求。而对学术的眷恋与钻研,也帮助了他将管理工作做得更为出色。十多年来,他在担任诸多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成了研究大学管理学科的学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有多部研究大学管理的专著出版。在此同时,他并不放弃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的对电影艺术的爱好与研究,时有论文和著作面世,还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影视方向的研究生授课。李建强先生于2007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电影批评》一书在电影界有很大反响,也使我这位在任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欣喜不已,因为我终于看到了一本专事对电影评论本身进行研究的文集的问世。而这次这本对网络影评进行全方位研究的专著的出版,又使我获得第2次惊喜:我们影评界终于有人填补了这一新领域的研究空白。
当下世界正在迈向新的文明。技术造就了传播与沟通,而传播与沟通改变着我们原有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在电影界,固守与变革始终是我们在这大的文化背景下不尽的话题,事实上我们对许多新的学术领域还十分陌生。中国电影要前行,需要更多一些如李建强先生那样的在未知领域的勇敢的探求者、思考者。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
李建强
等著
定价:45元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