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林则徐大传:“英雄”的胆气与热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林则徐大传》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林则徐大传:“英雄”的胆气与热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林则徐大传》书评
谭徐锋
2010-07-14 10:19:42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则徐大传(插图本)》订购
杨国桢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出版
近代中国以其波澜壮阔搅动了文明古国近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在悲壮中孕育着民族的新生,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段让中国人百感交集的记忆,外御强敌、内谋国安、最终却饮恨而终的林则徐则是这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在面对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命运时,他身上勇于担当的士大夫气质,大义凛然,近两百年来犹有余响。
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观察,林则徐只是过渡时代的历史人物,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周旋,努力开眼看世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愧为民族英雄;而这里的“英雄”,在我看来并非仅仅限于他抵御外辱,更重要的是将他置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他以一生的胆气与热血,上报帝室知遇之恩,下谋天下苍生的安顿与生计。林则徐的意义,不应仅仅限于晚清,而是应该从长时段的角度进行体察。
不仅林则徐的同胞关注他,时任英国驻广州领事兼驻华商务监督的包令,在林则徐去世后很快就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林则徐逝世两周年后,包令还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宣读其研究林氏的论文,称林氏“是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把自己的智慧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来自林则徐对手甚至敌人的评价,至少从更多的角度折射出林则徐的重要。
研治中国近代史的大家蒋廷黻先生自诩有了新证据,认为林则徐为了身后名,不敢舍身请命,本书作者在书中专门以一链接的形式作了评议,从历史大势与撰述心态的角度还了林则徐一个公道。晚清已经丧失活力,必须变革,但是如何变革,当权者没有主见,有主见者又无法掌控局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弄得天下大乱,有良心的士大夫只能哀民生之多艰、国族之不幸。学如积薪,后来居上,杨国桢教授此书对林公的此类描述甚多,“了解之同情”让人见到先贤的不易与卓绝。
中国人讲究知人论世,通过优秀的人物传记可以真切地了解历史,中国历史上不乏伟大的人物,但伟大的人物却不一定有伟大的历史传记。除了对乡贤的崇敬,或许更多的是在林则徐人格力量的感召下,杨国桢教授积50年之功,以时间为序,广求史料于世界,吸收丰富的中外文资料,加上清新洗练的笔法,成就了这本优秀的林则徐传记,为我们展示了不愧于这段伟大历史的杰作。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也是林则徐逝世160周年,对于近代中国这悲壮的一幕和林则徐这位让人追慕不已的先贤,此书似乎是最好的纪念。透过此书,我们可以读出林则徐言论与行谊之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书生意气,这使得中华民族的脊梁更加挺拔。
读完此书,在感动之余,或许平添的是你对晚清历史的绝望,你会发现士大夫的努力,换来的却并不是国家的中兴,在一段段内忧外患的煎熬过后,只能在旧体制内苦苦挣扎。你会发觉林则徐其实很孤独,所以后来才有他激赏左宗棠的一幕,而这一幕才显得那么珍贵,因为经历体制的困厄、摧折,左宗棠这种自诩“不招人嫉是庸才”的人物不是太多,而是过于稀少,可又多郁郁不得志。这样尽力的周旋,换来的依然是不可收拾的残局,王朝政治的终结只是迟早的事,而前途似乎还混沌不明。
中华民族的历史因为近代的屈辱而更显苍凉,更具张力,而林则徐就是这段重大历史的重要证人,我们在意的当然还不仅仅如此,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林则徐家族耕读传家、书香门第的家风(曾经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常态)更值得当代中国人好好追慕、实践,林氏子孙正是受益于这股朗朗清风,不少人成为近代史甚至当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中国人的未来取决于怎样对待我们民族的历史巨人,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很难想象,我们的下一代会因为吸收了那些戏说历史的“爆料”而茁壮成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这段在赴戍之前喷涌而出的心声,2003年3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再度回响:面对中外记者,出身书香门第的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之明誓,将之作为他“今后工作的态度”,倘林公泉下有知,当引为隔代知音。我想只要这个国家还存在不足、还需要前进,这段心声就会在中华民族的庙堂与草野声声入耳。(刊载于《天津日报》)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07月12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