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第四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发布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第四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发布
2010-08-09 10:03:14  来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22-23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西北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联合承办的主题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地球科学课程建设”的第四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

 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专家有:论坛组委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中国科学院戎嘉余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冯士筰院士,南京大学王颖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中国科学院陈旭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莫宣学院士,以及10余位高校校长、副校长。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西北大学赖绍聪教授主持了开幕式。西北大学黄建民副书记、西安石油大学张宁生校长分别代表两所承办学校致欢迎辞。

 在本届论坛上,张国伟院士做了题为“迎接挑战 深化改革 构建21世纪地球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张院士围绕本届论坛设立的主题和专题作了解读,指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认识到地球科学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应进一步探索、明确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重点与思路。

 围绕主题和专题,论坛组委会专门邀请有关院士和专家精心准备了8个大会报告。南京大学王颖院士在“关于地球科学教育的发展建议”的报告中,就地球科学教育适应科学进步与建立和谐发展社会之需求提出了三点建议,并特别呼吁地球科学教育应将大气、海洋、地质、地理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理论开设为必修课;中国海洋大学冯士筰院士则从关心学生成才、成长的角度提出,要以“体育为本,德育为魂,智育为器,美育点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以“日本‘COE’计划对我国地球科学高等教育的启示”为题,在全面介绍日本“COE”计划之后,指出其中可资借鉴之处。

 中国科学院戎嘉余院士、陈旭院士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莫宣学院士等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夯实基础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戎嘉余院士以生动的形式和内容阐述了基础学科在地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重视基础、重视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陈旭院士在报告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地球科学大学课程体系,强调了地学公共基础课开设的必要性,并指出教学改革要稳步前进,切忌大起大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莫宣学院士在报告中也同样强调了夯实基础的重要性,认为夯实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条件。

 院士报告之余,两位来自一线教学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曾刚教授与西安石油大学的赵靖舟教授也分别就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台上报告精彩,台下讨论热烈。本届论坛按照学科设置了5个分会场,即“地理学分会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分会场”、“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分会场”、“海洋科学与工程分会场”、“大气科学分会场”,共有25个报告。之外,本届论坛还按照专题设置了4个分会场,即“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分会场”、“实习/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分会场”、“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分会场”、“创新型人才培养分会场”,共有23个报告。这样既有按学科又有按专题的分组讨论,纵横交错,加之墙报形式的入选论文展示,给与会代表以充分的机会针对地球科学基础和专业课程建设、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等重点、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闭幕式上,高等理工出版中心陈小平常务副主任既简捷又热情洋溢地表达了我社对各位参会代表和专家主动参与论坛的肯定之意,以及对大家长期以来支持我社事业发展的感激之情。张国伟院士则代表论坛组委会对我社以发展和超前的眼光支持地球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示感谢。同时,希望不断深化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合作,将论坛持续办下去并不断发展,使之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研究与交流的重要而坚实的平台。

 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地球科学界的一棵长青树---《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8.01.30 15:17:30)
  • 带你跨进地球科学的门槛--简评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地球与极地科学》 (2004.05.21 15:50:47)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