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南京大学出版社《致D》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南京大学出版社《致D》
2010-09-14 11:18:54  来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 
 
 7月30日下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致D——情史》新书沙龙在南京先锋书店召开,邀请了本书的译者、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斌作为嘉宾。沙龙由文化编辑部主任杨全强主持。

 八十四岁的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高兹为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妻子多莉娜写下的这封情书《致D——情史》,记述了两人长达六十年的情感历程,在平静、理性、深情的叙述中,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形象带给了读者巨大的冲击和感动。一年后,二人打开煤气双双自杀,惊世骇俗的结局使更多的人思索这本书中所探索的生命本质意义上的爱情。

 袁筱一老师首先谈了在翻译《致D》中的一些感受。因为在阅读和研究的生涯中,看了太多写作者在记述人生经历时的虚构和自我虚构,加上此前对高兹并不了解,她怀疑这样一个引起众多关注的爱情故事是否也有虚构的成分,因而颇有些犹豫。然而在进入翻译中后,发现其实这本书所书写的并不是纯粹的爱情故事,而是对人生、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因为作者的哲学家身份,这封信显然留有哲学写作的痕迹。袁老师说,其实故事本身并没有给她太多的感动,真正打动她的是高兹在回顾与妻子共度58年的人生经历后承认,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是哲学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他这个一生都纠缠于概念、哲学中的人,在生命的尽头,感到生活中真正需要对自己交代和了结的,恰恰是哲学之外的东西。这本书第一次引发了袁筱一对男女关系的思考,她觉得无论是爱情关系,婚姻关系,还是生活中的其他关系,都需要构建,需要承担责任,反之,则可能与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

 余斌老师在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时,说如果读者在了解了高兹与其妻子非同寻常的结局——也就是双双打开煤气,主动选择死亡之后,对他们的故事带着想象性的期待去阅读,那恐怕是要失望的。因为这封信写得非常知性,书中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没有大起大伏,即使有周折也没有当成戏剧性的周折来写,他们的经历成了作者高兹思考的对象。他觉得高兹最终从他太太那里得到的东西,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常识”。有一类人是天生拥有生活的“常识”,能够从容地与这个世界和睦相处,高兹的妻子多莉娜就是这样的人,她拥有直面生活的智慧。而高兹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辈子沉浸在哲学概念中的人,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来自他的妻子。

 之后,袁筱一和余斌老师回答了读者的各种提问。大家在对话中,对这本书、对男女关系,甚至对翻译都有了很多启发性的认识。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9-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9.03 17:47:22)
  • 你应该知道的科学故事——“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述评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8.19 11:08:08)
  • 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出版新力量 (2010.08.10 14:33:43)
  • 清澈的苏有朋——《永远的小虎队》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8.05 9:38:41)
  • 自由女神的困惑——评江宁康的《美国当代文学与美利坚民族认同》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6.08 10:37:04)
  • 张皇的青春之旅《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6.08 10:19:57)
  • 青春何处安放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6.04 9:34:08)
  • 南京大学出版社《德语论文写作》 (2010.05.14 14:51:51)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