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京剧音配像工程的千秋功业 《务实求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京剧音配像工程的千秋功业 《务实求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导演 阎德威
2010-09-25 10:00:0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欣闻瑞环同志新著
务实求理(上下)
出版发行,我谨表示诚挚的祝贺!书中,
李瑞环
同志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总结表彰会上的重要讲话《音配像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作为一名电视导演,音配像工程的参与者,今日读来倍感亲切,同时也对音配像工程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是我国京剧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工程,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项盛举。我为有幸成为工程的一员,感到无尚光荣。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瑞环同志在讲到如何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振兴京剧的问题时说:“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使文化艺术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莫过于京剧界。许多身怀绝技的艺术大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带走了永远无可挽回的宝贵艺术遗产。曾经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呈现出的京剧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很难在短时期内再出现。他还说:如果把我们的京剧艺术和其他各种传统艺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华、瑰宝,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和权利在今天这种政通人和的时候,从我们手里把它们中断或丢掉!否则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上无以对祖宗,下无以对后代。对于祖宗给我们传下来的好东西,我们有义务把它们继承下来,保留下来,并且经过我们的手传递下去,使其发扬光大。为此,瑞环同志提出了前人录音、后人配像的创意,让年富力强的流派传人和优秀中青年京剧演员,为已故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生前的珍贵录音配上影像,还有健在的京剧名家身体条件允许,为自己的录音配像,力求恢复或接近盛年的舞台演出风貌,借以抢救濒临失传的京剧经典剧作,为观众提供声像并茂品位较高的京剧剧目。京剧音配像的创意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艺术家们的积极响应,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整理录音、选择演员、指导排练等各个环节,分工负责,一丝不苟。在排练现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艺术家们对舞台调度、表演细节乃至演员的穿戴,都要求一定要再现当年的原貌,为每一出戏所花费的心血,不亚于自己粉墨登场演出所费的气力,甚至要多出几倍。
音配像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无先例可循,没经验借鉴,只能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音配像没有专门的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没有自己的演职员队伍、剧场和录音、录像设备,也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音配像的资金,全靠自己筹措,靠东拆西借,靠各方募捐,其艰辛可想而知。音配像涉及70多个单位、3万余人次,其调配、联络、协调、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在音配像的具体技术环节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第一,有些录音带质量太差,有的缺锣少鼓,噪音很大;第二,生、难戏较多,有的戏见过的人很少,演过的人更少;第三,配像演员难找;第四,担任传授、指导的老艺术家日益年老体衰;等等。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大家在李瑞环同志的亲自指挥下,怎样一步一步,怎样一出戏、一出戏地克服困难走过来,我作为电视导演的切身体会是深刻而难忘的。
戏曲与电视的结合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形式,本身就属于摸索阶段,而京剧音配像更属于前所未有,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京剧音配像工程的目的是要把过去老艺术家的录音,通过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优秀传人的表演再现到舞台上,再通过电视手段立体的、更加完整地保留下来。要求电视导演,首先从拍摄角度方面做精心的设计,即适应配像特点,发挥专场录像优势,利用台下没有观众的有利条件,选择最佳角度设置拍摄机位,从观众的欣赏角度进行拍摄,使观众在观看音配像时有现场感。其次,电视语言与戏曲语言的结合,既要尊重戏曲艺术规律,又要充分运用电视高科技手段。经过音配像的拍摄,我们从中积累了许多戏曲电视的拍摄经验,对电视与戏曲的结合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些经验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对于在荧屏上繁荣电视戏曲将大有助益。
在工程进行中,令全体参与者十分钦佩的是,瑞环同志在日理万机、政务繁忙的情况下,从始至终关怀着工程的进展,自1985年在天津倡导京剧音配像的试验,到音配像工程圆满成功的21年间,从定方向、订措施、选剧目、请导演、找演员、听录音、看片子,到协调各方、策划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他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算。从京剧音配像工程起步到告竣,数以万计的人参加了这项集体攻关的项目,可以被称作是一支甘心情愿为京剧事业“尽忠”、“尽孝”的大军。瑞环同志对民族传统艺术的高度责任感和无限热忱,激发了大家“尽忠”、“尽孝”的情感,最终成就了这项伟大的事业,这让我深受感动,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京剧音配像取得的丰硕成果——460出经典和优秀剧目的音像制品,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保证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的无价之宝。目前,戏曲院校把音配像当作教戏、学戏的教材,京剧院团当作排戏、演出参照的范本,“不知道的找音配像”,已经成为专业人员以及业余爱好者共同的依靠。同时,音配像剧目的播出和流传,对于弘扬和普及京剧艺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率先于1996年5月13日首播,15年来先后在一、二、三、四、十一套节目和北美及网络有线电视台播出,向海内外传播京剧艺术,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近期每周在央视十一套(戏曲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依然名列前茅。山东、天津等地方电视台也开设了专栏陆续播出。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购买5000分钟的音配像节目,发往各地基层点;全国政协京昆室购买500部整套的音配像制品,馈赠浙江、江苏、广西、辽宁4省20个地区的县级电视台、图书馆和文化站;音配像节目还进入天津市兴办的“农家书屋”,达2500家。音配像节目以其民族性、经典性、观赏性,越来越受到不同方面、不同地区的欢迎,载誉海内外,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单位还作为礼品馈赠驻外使馆和国际友人。
近年来,遵照瑞环同志的嘱托,保存好音配像这份家底,传播好、利用好,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又陆续推出了音配像“汉英对照版”、“经典唱段”(168盘)等衍生制品,以进一步发挥音配像成果的功能和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音配像工程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必将会进一步的显现,同时,瑞环同志对京剧艺术的弘扬、发展做出的不可估量的历史性贡献也已载入史册,为世人所传扬。
回顾这20余载走过来的历程,我的感受和收获是厚重而难忘的。非常感谢音配像工程给我这样的机会,能为京剧艺术贡献一份薄力,这让我感到无尚光荣!今后,我要继续学习瑞环同志的思想,在电视戏曲的工作岗位上,发扬音配像工程的奋斗精神,兢兢业业地为弘扬和传播京剧艺术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08月22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