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钱学森》一书后记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钱学森》一书后记
叶永烈
2010-12-13 09:13:32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我在1979年有幸结识钱学森先生。不过,那只是工作上的聆教。
2006年8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先生、总编辑张天蔚先生和江晓原教授的介绍下,我结识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那次会晤,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一次策划会议。最初商定以图片为主,配上简略的文字。
此后,我有机会多次访问钱永刚教授。钱永刚也像钱学森那么健谈,跟我无拘无束地聊他的“老爷子”,使我开始熟悉钱学森的生平,着手写作《钱学森画传》。不料在动手写作之后,文字并不那么“简略”,也就不是最初设想的以图片为主了,而成了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了,成稿定名《走近钱学森》。
就在《走近钱学森》一书刚刚写完,2009年10月31日传来钱学森病逝的噩耗。为了纪念钱学森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全力以赴,以极快的速度,在钱学森去世一个月的那天,出版了42万字的《走近钱学森》一书。
2009年12月5日,《走近钱学森》首发式在北京隆重举行。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等出席了首发式,使我深受感动。
在《走近钱学森》出版之后,我在听取了众多读者方方面面的意见后,对书稿做了订正,并由钱永刚教授提供采访线索,专程赴北京作了诸多补充采访,在《走近钱学森》基础上增加了20万字,使内容更加丰富、扎实,由此写成了这本《钱学森》——钱学森确实是中国当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写作本书,我有三条“准则”:
一是钱学森本人很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因此也就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关于他的讹传随之流传,其中不少是“真名人,假故事”。我在写作本书时不得不担负起“考证”史实的任务,期望本书能够清除这些虚构、胡编的污垢,但是也很难保证没有错误的窜入;
二是本书以广大年轻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让“70后”、“80后”、“90后”们了解钱学森是怎么走过来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的共和国是怎么走过来的。期望年轻人能够传承钱学森精神,在未来能有千千万万个“新钱学森”手持火炬朝着科学的顶峰迅跑。
三是虽然“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涉及种种艰深的科学原理,本书却力求用明白而流畅的语言使每一个读者都能读懂钱学森。我希望能够写出一个平实可信的钱学森,坚持用事实说话。即使是对于钱学森的种种争议,也尽量用中肯、如实的文字向读者说清楚、道明白内中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但不作“裁判”。
书中没有“火箭之父”、“导弹之父”之类颂扬性的称谓,钱学森本人也不喜欢对他的不实赞美。“知识就是力量”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
钱学森的一生,如同一部中国的“两弹一星”发展史。本书当然主要是写钱学森的生平,但是也写以钱学森为主的“两弹一星”群体。正如钱学森本人再三强调的,“两弹一星”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我在着力刻画钱学森形象的同时,也旁及“两弹一星”的统帅聂荣臻元帅、恳请钱学森“出山”的陈赓大将、钱学森的挚友郭永怀、钱学森手下三员“大将”——任新民、孙家栋和王永志……此外,还注意勾画与钱学森人生道路有着密切关联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父亲钱均夫、导师冯·卡门、夫人蒋英、堂弟钱学榘、慧眼识英才的叶企孙、“红色科学家”罗沛霖、“三钱”的另一钱——钱伟长等。我还注意勾画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钱学森好友弗兰克·E·马勃以及郭永怀夫人李佩的不同鲜明个性。这样的众星拱月式的表述方式,也许会有助于读者对于钱学森传奇人生的更深理解。
在《钱学森》中,我也不回避关于钱学森的种种所谓“敏感问题”。钱学森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回国之后正是中国政治运动的“多产岁月”。钱学森也不得不在“大鸣大放”中与秘书互贴大字报,在“四清”运动中在工厂车间里坐在小马扎上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在“文革”中写《关于空间技术名词统一问题》那样纯粹科学技术文件时也不能不写上一段“最高指示”……离开了当年的政治环境,就很难理解这样的“中国特色”的细节。
我写及钱学森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两难境地。他作为中国科学界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不能不在各种会议上对“反右派斗争”作应景式的表态,一方面又出自内心对于与他同龄、同样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导弹专家徐璋本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甚至多次帮助因徐璋本被捕而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的徐璋本夫人。我也写及钱学森在“文革”中的迷茫。在那动乱的岁月,钱学森一方面要尽力排除“文革”对他所领导的“两弹一星”事业的严重干扰,一方面对国防科委副主任安东少将、卫星专家赵九章教授、导弹专家姚桐斌教授的非正常死亡表示深切的关注,尤其是对当年力劝他回国的资深中共党员罗沛霖居然被打成“特嫌”而被捕难以置信……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先生、总编辑张天蔚先生和责任编辑刘佩英小姐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钱永刚教授、航天档案馆原馆长刘登锐先生、中国未来研究会韦锡新先生、钱学森堂甥陈天山等的认真指正,使我能够改正疏漏之处。
特别感谢90岁的钱月华、91岁的李佩、93岁的李锐、95岁的任新民等众多与钱学森相关的人士接受我的采访。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大多数照片是由钱永刚先生提供。凡是能够查到摄影者姓名的,均已标明。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查明摄影者姓名的,万望知情者在读了本书之后告知出版社,以在再版时补上,并寄发摄影稿酬。
本书中的钱学榘、钱永健照片由陈天山先生提供。
叶永烈 2010年8月4日于上海“沉思斋”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钱学森》一书题记 (2010.12.13 9:08:25)
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怎么了:求解“钱学森之问”》 (2010.11.30 17:38:1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钱学森》前言 (2010.10.26 14:52:42)
一次未曾谋面的纪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钱学森》(代后记) (2010.10.26 14:03:00)
钱学森冲破罗网的回国路——《走近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01.25 11:33:17)
《民族之魂——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1.05 11:39:16)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