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部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翻译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四版)评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部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翻译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四版)评介
2011-01-07 10:17:08  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 
 
 郭著章、李庆生、刘军平、郭丽君编著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四版)》近日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该社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这部教材自1988年初版问世以来,至今已逾23载。在为广大读者(主要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提高翻译水平服务的23年里,该教材历经三次修订,累计重印30余次,发行量逾20万册。同时,该教材内容曾连续5年先后由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深圳电台每周用2小时分4次播放,促进了数百万计的听众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它还曾两度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分别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优秀畅销书奖。

 上述一组数据充分显示出该教材受欢迎的程度以及其在中国翻译教学界的广泛影响,已用事实说明这部同类教材中的嚆矢之作也是其中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作品之一。这部教材的需求量随着每次修订而成倍增加,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这固然有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对外日益开放、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翻译事业空前繁荣的宏阔背景。特别是近几年来,长期在外语教学中处于边缘位置的翻译科目已被教育部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30多所院校新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100多所院校新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有的大学还成立了高级翻译学院,独立的翻译专修学院、翻译职业学院也纷纷成立。学习翻译知识、从事翻译职业和进行翻译研究的人员激增使得翻译图书的读者市场日益扩大。但与此同时,翻译类图书和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仅1990年至2005年之间新出版或修订再版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就达109种。如此众多的翻译教材中,其中影响力能及郭氏等人所著《英汉互译实用教程》者,实乃凤毛麟角。本教材之所以能为众多读者所接受并在国内翻译教学界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除了它吸收了同类教材的优点和长处这个重要原因以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缘自它自身所具有的以下鲜明的特色:

 一、全方位地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地使教材的内容全面丰富,以满足翻译教学的需要。

 该教材英汉、汉英翻译兼顾(篇幅各约占50%),内容以文学翻译为主,也兼顾科技翻译知识和技能的介绍(第十一章,篇幅约占全书10%);翻译基础知识、翻译实用技巧、中西翻译历史和翻译理论等均广泛涉及。全书语言叙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所选译例涵盖面广,生动活泼,实用性强,各种体裁、各种语体和文体的例句或篇章均有周到而细密的安排。每章后设计的练习多而精,除了在书后提供这些练习或练笔材料的参考答案以外,还另外编写了配套的辅导书《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学习指导手册》,提供学期考试样卷及其答案、翻译自学考试大纲以及各重点章节复习考试指南等内容,以利于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翻译知识和辅助教师备课。教程最后的附录也内容新颖,吸收各家之长,附录二“名家谈翻译”中所选的国内十大翻译名家谈翻译的经典之作使读者更深入理解翻译的本质,开阔了读者眼界。集如此丰富的内容于一书、充分且细致地考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真实需求,这一特点在本教材表现得更为明显。一部好的翻译教材,应该使学生能了解古今中外的翻译历史和翻译理论,掌握今后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翻译基础知识,通过适量的练习是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翻译技巧,作为教材,本书全面周到而实用的内容设计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对今后从事各行业翻译实践工作的学生,还是对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的人员,对本教材内容的学习都能很好地起到培养翻译素质和打好翻译基础的作用。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本教材既介绍国内翻译理论,又详细引介国外新鲜翻译理论流派;既泼墨于翻译中的双语基础知识(其中特别强调双语文化在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又重视翻译技巧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本书翻译理论部分涉及东西方各个时期、各流派的翻译理论,其中对西方翻译理论学派尤其全面的介绍为本教材独到之处(第十三章)。双语文化知识的掌握是进行双语翻译的基础,合格的翻译者离不开良好的双语文化修养。全书只用一章的篇幅介绍“翻译常用的八种技巧”(第五章),而大量篇幅涉及双语文化的基础知识,如,“专有名词和其他一些名词的翻译”(第三章)、“确定词义,表达得体”(第四章)、“英汉声色词互译”(第六章)、“Idioms与熟语的翻译”(第八章)、“文化与翻译”(第九章)、“同义词语、语域与翻译”(第十章)。可以看出,作为教材,本书偏重于翻译基础知识的常识性介绍,同时将东西方翻译历史、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科技类文体等)的翻译技巧进行了阐述,重点突出,剪裁得当,内容丰富而不显臃肿。

 三、跟踪教材使用信息,吸收译界研究新成果,及时修订。教材的历次修订都有创新的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能紧跟译学新发展。

 在第三次修订中,作者根据使用该教材高校的信息反馈,在保留了第三版基本特色的同时,删除了个别略显陈旧的内容,对原版的编写结构进行了调整,新增了部分同类教材从未涉及或极少涉及的内容。除了对原版的译例继续进行增加或删改以外,此次修订中最大的内容变化就是在第二编“选修篇”中增加了“中西译史和译论基本知识”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两个章节,这占全书十分之一以上的新增内容弥补了前几版“轻翻译理论”这一缺憾,使本教材的内容更加全面,教材结构上更加无可挑剔。

 四、适用面广,兼顾了各层次学生的外语基础和翻译水平及其学习使用需求。

 本教材主要适合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大专和本科生)和自考考生用作翻译课程的入门教材;有关内容也适于考研人员及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英汉互译使用。作者将教材分为“必修篇”、“选修篇”、“欣赏、提高篇”三大部分,内容层次递进,巧妙地兼顾了各层次学生的外语基础和翻译水平,使本教材能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翻译学习者的需求。至今已有近百所院校的外语院系及部分省市自考办指定该书为英语专业本科或专科翻译课程教材,使用该教材的本专科院校分布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另有数十所院校的研究生院将该教材列为其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读书目或参考书目,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一部教材能跨自考考生、专科和本科学生以及研究生等几个读者层次切都能被接受,这在教材编写史上确实是很不寻常的。

 一部好的作品无疑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本书能成为被广大翻译学习者认可的精品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集中了作者几十年翻译工作实践、翻译教学以及翻译学术研究中的优秀成果。凝聚作者几十年心血和艰辛而成就的翻译成果的精髓都体现在本教材里,如在一些章节中我们可以找到出自于郭著章教授翻译出版的《汉语成语英译手册》、《汉英对照〈千家诗〉》、《唐诗精品百首英译》、《翻译名家研究》、《汉英对照蒙学精品》、《文言英译教程》等著作中的经典译例,还可以看到刘军平教授新近出版的《西方翻译理论通史》的精华部分。

 本教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初版的成书年代较早,现在看来内容有些过时或略显陈旧的少量例句在历次的修订中一直没能修改更换,这应该算是这部优秀教材身上的大醇小疵吧。我们期待着该教材的第四次修订能弥补这个小缺憾。

 愿《英汉互译实用教程》这朵中国翻译教学园地里的奇葩永远盛开!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