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历史需要亲历者的讲述《亲历:回归与合并——张浚生访谈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历史需要亲历者的讲述《亲历:回归与合并——张浚生访谈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万润龙
2011-06-17 10:27:50 来源: 浙江大学出版社
香港回归14周年之际,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亲历:回归与合并——张浚生访谈录》。笔者有幸获赠,赠书者就是此书的第一采访人、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有智先生,徐先生近30年来一直是文汇报的特约记者,与笔者既是好友,也是同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件,其中香港回归和浙江四所大学合并已经载入中国当代史册。而张浚生先生则亲历了这两桩“大事件”。香港回归前后,张浚生先生是新华社香港分社新闻发言人;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张浚生被任命为新浙江大学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新浙江大学成立后,他又担任了新浙江大学的党委书记。
《亲历》的价值在于,全书完全以访谈的形式实录了张浚生所亲历的历史事件,尤其是香港回归前后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其中有不少事件是首次在我们的出版物中披露。比如中英关系的基本格局,“直通车”为何又不通了,“海外公民”和“居英权方案”,人权法案与“张杨事件”,香港《文汇报》的开天窗事件,大亚湾核电站风波等等,以及与卫奕信、彭定康、许家屯及香港各界人士如金庸、邵逸夫、曾宪梓、田家炳、霍英东、黄周旋、曹光彪、何英杰、胡仙(胡文虎之女)、何世礼、庄世平等人的交往。张浚生先生以平实的叙述,介绍了自身的亲历,还原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重大事件。
由于访谈者忠实于被访谈者的叙述,因此读者能够通过内容感受到张浚生先生在历史事件中的立场、作为和人品。在张浚生的亲历中,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有临危不乱的执行力,也有矛盾纠结的无奈。他对人的评价,不以亲疏为褒贬,而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即便是对许家屯、彭定康,也是就事论事,客观评说,反映出叙述者的坦荡胸襟和厚道人品。
通观全书,可以看出张浚生对祖国的挚爱情操。比如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1986年初,张浚生陪新闻界的朋友到上海访问,在虹桥机场下飞机,前往锦江饭店,一路上看到夜晚的上海黑乎乎的,与香港灯火通明的夜晚一比较,他当时就潸然泪下。而他在另一篇访谈中讲到:“1991年我来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就开始变样了。到1996年,在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往下看,发现上海的发达程度和香港基本上差不多了。到1998年,我到浦东一看,比香港建造得还要漂亮,马路也很宽。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为香港平稳回归提供了切实的保证,没有这一条,香港回归可能不会如此平稳和顺利。”
后人了解历史,主要通过文字和影像的记录,而亲历者的回忆和叙述则是最重要的见证。阅读《亲历——张浚生访谈录》,对香港回归和新浙江大学的组建有了新的了解。当代中国的历史需要更多这样的讲述。(来源:
东方网
)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6-0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