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非主流”学人的精神世界——《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非主流”学人的精神世界——《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梅杰
2011-07-11 13:52:45 来源: 《社科新书目》2011年7月11日
梅光迪是谁?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但说起梅光迪曾经交往过的胡适、吴宓、陈寅恪、汤用彤、竺可桢等人,公众并不陌生。有一种说法认为,梅光迪、吴宓、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其实,经本人考证,“哈佛三杰”实为吴宓、汤用彤、陈寅恪三人。个人认为,将梅光迪与汤用彤、吴宓并列为“哈佛三杰”,在时间上尤为不合,在事实上也不太可能。
梅光迪早慧。在安徽宣城宣统二年出版的《宛陵宦林梅氏宗谱》中,对梅光迪有如下介绍:复旦公学毕业生,原名昌运,字子开,号觐庄。这本家谱中还收录了梅光迪五篇文言文:《崐有翁六十寿序》《正和翁七十寿序》《楚白先生传》《香署先生传》《岩山先生墓表》,当时梅光迪年仅十八九岁。可见,少年时代的梅光迪,就已经在族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一些地方史料中,还有关于梅光迪12岁中秀才的记载,因此被当时人“目为神童”。说梅光迪是神童,可能不错,但说梅光迪12岁中秀才可能不确。否则,宣统二年的《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应有记载。
给梅光迪带来名声的,是“胡梅之争”。1909年,梅光迪与胡适相识,二人时年19岁。留学期间,二人相互砥砺,彼此佩服各自的学问、品德。同时,二人也经常为了真理发生“口角”,但都是为了双方的友谊。直至1915年秋,二人关于“文言与白话”终于爆发了一场常人难以理解的争论,并持续多年。
胡适认为:古文是半死的文字,白话是活的文字;文言文是死的语言,白话文才是活的语言。由于认定白话文是活的语言,胡适稍后就进一步提出要用白话文来写诗。接着,胡适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1915年9月17日,胡适作白话诗《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
到1916年初,胡适又与梅光迪围绕“要须作诗如作文”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梅光迪致函胡适:对于“诗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颇不以为然”,因为“诗文截然两途”。任叔永的信也竭力反对胡适的意见,认为胡适这一主张仅是强调“以‘文之文字’入诗”。对此,胡适于当年7月22日又写了一首打油诗答梅光迪,而且全诗皆用白话写成:“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呵呵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梅光迪读罢,又来信讽刺说:“读大作如儿时听‘莲花落’,真所谓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者!”
胡梅之争的影响十分大,可以说是新文学运动的前奏。胡适于1917年归国,倡导文学革命,在国内引起极大的反响。时在美国的梅光迪早已按捺不住,终于在1919年10月回国。不久,梅光迪倡议举办《学衡》杂志社,并拉吴宓、汤用彤加盟,这时“胡梅之争”升级为学衡派与新青年派的对垒,成为永载新文化运动史册的重大事件。
回国之初,梅光迪在南京高师暑期学校上,大骂提倡新文化者。这一时期,他留下两本生前未曾出版的讲义,一为《文学概论讲义》,一为《近世欧美文学趋势讲义》。根据《文学概论讲义》笔记记载,梅光迪认为“近人”(指李大钊、周作人等)提倡平民主义,反对知识阶级,“此殊大误”,“白话诗文降格以求,实不明文学真义。”针对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梅光迪则说“一二年来,由少数人之提倡曰有新文学之产出,于是旧文学大为之震撼,至‘新文学家’诟旧文学为死文学,为谬种流传,则多属无稽之谈。”
章衣萍在《胡适先生给我的印象》中回忆了梅光迪讲课的情形:“那年的夏天,东南大学办了一个暑期学校,请了胡适到南京演讲。……他那时讲的是‘白话文法’与‘中国哲学史’。那时梅光迪也在暑期学校讲‘文学概论’。他在课堂上大骂胡适。记得有一次,梅光迪请了胡先骕,到课堂上讲了一个钟点宋诗,胡先骕也借端把胡适大骂。但那时的学生,信仰胡适的,究竟比信仰梅光迪的人多。梅光迪的崇论宏议,似乎没有几个人去听。高语罕那时也是暑期学校的学生,就在课堂上同梅光迪吵过嘴。”
或许,胡适代表了当时的那个时代,因此“那时的学生,信仰胡适的,究竟比信仰梅光迪的人多。梅光迪的崇论宏议,似乎没有几个人去听。”在这种情景下,梅光迪有一种“失败了的英雄”的味道。但时间是公平的,在历史的天平上,梅光迪与胡适有着相同的分量。乐黛云为《梅光迪文存》作序称:“激进派、自由派、保守派共同构成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化启蒙,“把文化保守主义置于文化启蒙运动之外,甚至把他们作为对立面而加以抹煞,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梅光迪生前不曾著书,因此知道他的人不多。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梅光迪文存》问世了,世人终于可以走进这个“失败了的英雄”的思想世界。
《
梅光迪文存
》/梅铁山主编/梅杰执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定价:58.00元
来源:《社科新书目》2011年7月11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生前未曾著书的梅光迪《梅光迪文存》华中师大出版社 (2011.05.30 14:54:5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梅光迪文存》在汉出版 (2011.04.25 10:28:11)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