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基于近十年的研究得出的合理的预言:神经革命不仅能够提高现有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催生新行业和新职业,并且重新构建行业竞争、人际交流、艺术形式和战争模式,可以说将彻底乃至永远改变后代人命运。 我们笃信理性决策的重要性,特别是事关金钱时;但是,情绪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左右我们的金融决策,虽然我们很少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这一发现,让我们对“经济人”这个传统经济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产生了疑问。其实,还在两年前,也就是在1998年,这个理论已被证明未必可信了。世界上一些最出色、最聪明,也是最成功的金融界人士,因为遵循着他们笃信的理性决策,导致了规模几近于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灾难。 约翰·梅里韦瑟是美国所罗门兄弟银行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证券交易人,他在1993年创立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罗致了不少金融精英,其中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到1998年时,这家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金融“巨人”。它的经营理念非常简单明了,并且依靠最新的超级计算机执行这一理念——寻找市场间的套利机会,一旦找到这种机会,便立即借大量资金买入,从中大赚一笔。 以套利方式获取利润的必要条件,是发现能够购进、然后又能马上转而以高价格卖出的机会。这是一个富于刺激的妙招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套利是一个折磨人的缓慢过程,颇像是沙里淘金。机会是转瞬即逝的,所以一旦出现便必须立即抓住。要知道,许多其他的挖宝人也在挖掘这座金山。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另外一个策略是举债融资。公司上层人士借助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不断攀升的业绩,说服了一些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银行,以大大降低的优惠利率向该公司提供贷款,使之得以以超低代价获得资金。 这一套策略惊人地有效,几乎一夜之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便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金融玩家之一。在开始的两年里,它创造的回报率几乎达到50%,以经济学标准衡量不啻天文数字。不出四年,它获得了将近50亿美元的资本,加上它能够融资的额度,总资本差不多达到了2000亿美元。这使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和美林证券集团在内的所有一流投资银行也有意分享一杯羹,也将自己的淘金队伍派来入阵。激烈的竞争瞬间使得那些难以捕捉的套利机会越来越少。利润大幅度下降,引起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人的严重不满。 两种强烈的情绪,一是贪婪,二是恐惧,开始左右起全世界最精明的金融才俊的思想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魔法师们决定增加赌注:既然现在套利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就把更大的钱目压在了更少的几个能找得到的机会上。 根据神经科学出现前的主流经济理论,任何一种价格很低的债券都会吸引购买者。这也是这家公司由以往经营历史证实的模式。遵照这个逻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掏空内囊,购买了极多的当时以极低的价格便能买到的俄罗斯卢布。为防止卢布走跌的可能,他们同时还套进了意大利、巴西和日本的货币,这样做的依据是:任何一位从俄罗斯撤走资金的投资者,总要在其他地方寻找投资机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拥有的意大利、巴西和日本的货币的交易额。 下面就说说问题出在哪里:当空气中随处飘荡着大量的不利消息时,邪恶的符咒就瘴气般地笼罩了人们的金融推理能力。投资者是非常敏感的,有时会敏感到不把低价格视为机遇,而看做是“危险绕行!”的警告牌。投资者们不但不认为是“好买卖上门啦!”,反而忧心忡忡地认为一定是哪里出了毛病。所以,与仍然今天大学里被宣讲的有关“经济人”的经济理论相反,被俄罗斯金融危机吓跑的投资者们没有重新入市去购进其他国家货币。他们把风险完全切断了,也就是说,不在俄罗斯进行投资了,同时也撤出了对意大利、巴西和日本货币的投资。投资者们涌向情绪避难所,进行最安全的投资:购买低风险但低回报的美国国库券。 在从8月到9月的五周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平均每天损失三亿美元,其中有一天就“失血”5.53亿美元。在濒临破产边缘时,它也将在幕后支持“无风险”套利的银行拉入了严酷的现实。包括美林证券集团、高盛集团、所罗门兄弟银行、大通银行、瑞银集团、贝尔斯登公司和摩根大通集团这些大金融机构都被卷了进来。如果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届时留给这些银行的,就将是一堆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空头支票。眼看巨大的金融灾难就要降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始介入,组织了全球的营救计划。14家大银行每家各被注入三亿美元,总资金达到35亿美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总算避免了溺毙的命运,但也只能是苟活了。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和许多银行在2008年夏天的那场次级贷款危机中倒闭的遭遇,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有许多共同之处。
来源:《社科新书目》2011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