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的优质,是与书面语的悄然进入密切相关的。而这其中,朗读是将书面语的因素转入口语,从而使口语的品质得以提高的很重要的一环。”曹文轩在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曹文轩美文朗读·珍藏版》的前言中写道。 本丛书由作者亲自架构,亲选作品中的精粹,突出生命、情感、成长、情趣、哲思、崇德、尚美、精神等主题。由曹文轩本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草房子》音乐剧演员、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师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等作示范朗读,并附精美示范朗读光盘。 曹文轩认为,朗读是一种优雅的事情、高尚的事情,甚至是甄别文字优美与否的标准之一,他说:“能被朗读的文字,一定是美文,是抒情的或智慧的文字。”朗读可以帮我们淘汰那些对精神和心智造成损害的文字。他对朗读的推崇几乎到了崇拜的程度,他认为朗读给人一种仪式感,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纯洁和圣化。 正因为如此,曹文轩为这套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如他少年时玩鸽子般投入和迷恋,他从自己所有的文字中挑选最适合、最美的文字按照主题架构,一气组成八本——《大草垛》《花指头》《红菱船》《哭泣的火焰》《黑咒语》《光着脊梁骑大马》《古堡·影子》《黑暗中的游戏》。他为此动用了所有需要动用的资源,例如在录音方面,他亲自邀请了中央教科所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人员参加。他甚至亲自操刀上阵,用那有着浓重南方口音的“盐城普通话”朗读了一段,因为他认为,朗读与普通话标准与否无关。再如,他不但亲自斟酌每一本书的名字,还对建议朗读的所有文字都拟定了或优美、或温馨、或深刻的小标题。受他这种仪式般的出版激情的感染,出版社给他这套书采用了软精装并覆亮膜的装帧形式,并配有唯美风格的插图,看上去美轮美奂,豪华大气,非常符合曹文轩那种凡事追求完美格调的性格,也非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特点。 其实,曹文轩之所以如此煞费心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相信,他的文字是适合朗读的,是优美的。这种自信是有底气的,遍读其绝大部分作品,也的确如此,无论是温馨感人的纯美系列、华丽宏大的《大王书》,还是深刻凝重的《天瓢》、富有童真童趣的《我的儿子皮卡》,都是一场美文盛宴。 朗读不仅仅与美文相关,它本身就是一种美,然而朗读绝不仅仅只是说出的美。朗读,通俗地说就是用清清楚楚的声音把文字有表情有语气地读出来。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需要对有声语言进行各种设计和处理,因此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曹文轩亲眼所见,在德国等发达国家,朗读是一种高雅的日常行为,他们聘请国家一级演员到学校和社区里朗读优美作品。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朗读传统的国度,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非常注重朗读。他认为,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更要“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才能深刻领会文章的意义、气韵、节奏。据史书记载,明代军事战略家袁可立的孙子袁赋谌更是把朗读作为每日睡前的必修课,他每天回来,都要泡上一杯茶,然后朗读一卷书,才就寝。可见,朗读是一个民族文化气质的表现。 朗读更是启发儿童智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德纳教授将语言智能放在人类需要开发的八种智能的首位。而朗读则是提升语言智能的最佳途径。有的教育专家更是认为,孩子的朗读应该从胎儿就开始,因此很多怀孕的妈妈便经常给自己的宝宝读优美感人的故事,作为胎教的一部分。 在当下的基础教育中,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阅读是从朗读开始的,它通过优秀作品开发孩子智力,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无疑,朗读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或民族诗意、深刻、理性的文化存在方式。《曹文轩美文朗读》的出版,无疑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 《曹文轩美文朗读·珍藏版》(共8册)/曹文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定价:25.00元(附光盘)/册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