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程郁缀:兴亡治乱的文化审视——“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程郁缀:兴亡治乱的文化审视——“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
2002-12-12 10:35:13  来源:  
 
乔力、丁少伦主编的“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济南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之所以冠“永恒”于“话题”之上,不仅取决于历史长河因无限绵长而有“说不尽”的可能,还与论者所取观察角度不同,也会令某一历史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从而有了“永恒”的意味有关。《玄思风流:清谈名流与魏晋兴亡》(周满江、吴全兰著)、《天宝十四载:盛世终结与李杨情变》(谢元鲁著)、《秦淮旧梦:南明盛衰录》(赵伯陶著)、《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赵伯陶著)四书,在这套丛书中属于同一种类型,它们都分别截取中国历史上一段特定的、有标志性的时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文化巡礼。四部书的话题都与天下兴亡治乱密切相关,这从它们各自的题目即可明显地感知到。然而若认为著者专门就此重大话题展开讨论,期望总结出什么“以史为鉴”的不刊之论,就未免令一部20万字左右的著作不堪重负了。对重大历史主题进行文化观照,可以说是四书撰写的共同宗旨;而著者风格不同的轻松笔墨,更令这一文化的巡礼具有了诸多耐人寻味的视点。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令中国社会仿佛永远陷于治乱相仍的怪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们在慨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探索着救世的良方。而百思不得其解后,又有人将一切委之于命,用天命来解释朝代的更迭,似乎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唐代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的咏叹,就是文人屈服于命运的无奈表现。魏晋之际的帝王大都是些浑浑噩噩的昏君,属于历史上最不“认真”当皇帝的一类,内部自相攻伐不算,还要把屠刀动辄架在士人的脖子上。士人的尊严与君主专制的矛盾日益加剧,于是汉末具有舆论监督作用的“清议”也一变而为“清淡”,竹林七贤可以算作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鼓吹“非汤武而薄周孔”,只是作表面文章,骨子里却仍是儒家的那一套,只不过身上罩有了老庄的外衣。所谓“玄思风流”,就是儒、道、释三者合一的表现。然而这一追求内心世界自由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为统治者所认同,“越名教而任自然”固然超脱,但以树下锻铁为障眼法的嵇康终究没有逃脱司马氏的魔掌,遂令《广陵散》曲成为绝调。佯狂的阮籍虽有对人作青白眼的习惯,却终生奉守“口不臧否人物”的信条,再辅以醉酒的自全之道,才勉强得终天年。后人谈起魏晋玄思清谈,想像他们挥麈侃侃而谈的风姿,总以为无限潇洒。然而其时士人的生态环境并不那么美妙,所谓“清谈误国”之说,实则倒果为因,正是专制的黑暗才导致士人在玄思清谈之中讨生活,而这也正是魏晋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风云际会”一向是古代知识阶层报效国家并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思想模式,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情结,实质上就是对理想君主的热切企盼,而“天子圣明,臣罪当诛”的阴影也就从此挥之不去了。唐玄宗做皇帝前半期尚属“认真”,史家常誉之为“开元之治”,文学家则以“盛唐气象”相称,然而其后半期就不那么“认真”了。天宝十四载爆发的安史之乱堪称是中原人民的一场浩劫,晚年沉溺声色的玄宗皇帝正是由于其个人的原因导致了他自身的悲剧以及与爱妃杨氏的情变,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后世论者将罪责完全算在杨贵妃身上,无非是女人祸水论的翻版;而以李杨情变为文学素材者也代代有之,但多加上了个人理想化的色彩,显然这已属于非历史的一种文化现象了。这一话题之所以有如此说不尽的魅力,也体现出人们对历史兴亡治乱关注的执著。

明代的帝王,太祖、成祖以后,可谓一蟹不如一蟹,大都属于做帝王不“认真”的一类人,到亡国皇帝崇祯手中,想“认真”也无从做起了。这一时期文人才士受个性解放思潮的负面影响,做人也显得不那么“认真”了,流连于风月场中谁还顾及到“铁马冰河”的中兴大业?从当时文人士大夫与秦淮名妓的交往中挖掘南明盛衰的原因,尽管旁敲侧击,也自有发人深省之处。

清人入主中原,不谈顺治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是“认认真真”做皇帝的人,正是这三位帝王开创了将近百年之久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经济总量在18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中,也名列前茅,然而曾几何时,盛世光景即成明日黄花,亚洲的泱泱大国反而成了帝国列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将康乾盛世视为落日辉煌,也就是封建主义行将就木前的回光返照,大概是不错的。因为这一辉煌与世界近代化的大趋势并不同步,而专制主义闭关锁国,以及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更使人性的弱点在君主身上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中国逐渐落后于他人就成为不可避免。腐败的难以遏制以及文字狱的黑暗,也是封建专制主义一手造成的恶果,万马齐喑终于窒息了近代民族崛起的生机。

以上只是就四部书稿的荦荦大端约略言之,它们的文化视点,可以说春兰秋菊,各有特色。作为一次文化的巡礼,四部书稿的著者对历史的态度是严谨的,这无疑也是本套丛书质量的保证。(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部长、教授、博导)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 赵永纪:错位历史的解读 (2002.12.12 10:36:59)
  • 辉煌的梦想——《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 (2002.12.12 10:33:22)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