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位博学者的政法笔记《政法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位博学者的政法笔记《政法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思郁
2012-06-04 10:28:20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象是哈佛大学中古文学博士,也是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江湖传闻他能娴熟地运用十几种外语,而他更为人所知的是专栏作家的身份。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九十四岁时参加座谈会,精神矍铄,思路敏锐,与人言谈交锋仿若壮年。会上有人问他可有长寿秘诀,他回答说:读书,我每五年把莎士比亚全集从头至尾重读一遍!

  这个“读书长寿”的段子源于冯象的《政法笔记(增订版)》。在这本通篇谈论正义与法律,《圣经》与伦理的文集中,这篇名为《不上书架的书》小文章,虽然不起眼,但是很有趣。冯象说他少年远游,长期居无定所,平时很少买书。就算如此,家里依然填满了好几个书架。读书人买书不稀奇呀,关键是书架上的书基本没有读过,反而那些放在茶几旁边、床头旁边、沙发周围、厕所里的书都是读过,“这些没能上书架的书,却都是翻阅了的。这样看来,书架反而是为那些不常用或无须读的书设计的了”。

  弄不好真是如此呢。回想一下自己情况,大体如是。常读的书会放在卧室床头,虽然不是待戈而枕,也会枕书入眠。厕所里会经常放一些读的书,这个习惯大家都会有吧。有次去友人居处,偶尔如厕,跟朋友说拿本书给我消遣。回答曰,厕所里有常备书,而且都是我喜欢看的。出门远游也会带几本书,否则心里不踏实;三天不读书就会焦躁不安,伴有失眠症状。这样的读书习惯是隐秘的,因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同时是公开的,因为大家都喜欢这么干。反而那些书架上的书成了门面摆设,供炫耀和上杂志封面用。

  当然,我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读书癖,还是为了谈冯象的读书与治学。国内学人谈论冯象,总不免加一句,其父是著名哲学家冯契。这种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的背景不能说没有影响,北大英美文学的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和耶鲁法律专业的双博士学位,已经令人自叹不如了,更有江湖传言,近年来由于翻译西方经典和《圣经》,他能娴熟地运用十几种外语。相对这些光鲜的履历,以及翻译的《圣经》文本,收集在此书中的这些专栏文字似乎有些小儿科。但小儿科是为了普及常识,凸显的价值更大。这些年间,冯象一手翻译,一手专栏;一手专业,一手业余写作,与刘瑜和林达等人一样,对国人的观念更新大有裨益。

  其实我关注冯象,一直有种困惑,总觉得学法律与研究《圣经》根本就是不搭边的事情,不知道他怎么会把这两种看似不可能的专业联系到一起。单纯说兴趣使然也未尝不可,但兴趣也需要某种机缘和培养。冯象在《政法笔记》中正好提到说,他初学外语时,文学的兴趣是在18、19世纪小说、法国象征派及英美现代诗,但“稍稍深入,即看到《圣经》对西洋文艺的巨大影响,遂开始研读《圣经》,并对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圣经》的原文是非常“朴素、圣洁、雄健而热烈的”,但在中译本里,却成了半文不白、佶屈聱牙的洋泾浜中文。于是开始有心从西方的经典源头开始,重译《圣经》。

  至于《圣经》与研读法律之间,他在媒体的访谈中无数次谈及,西方现代法律的基本原则都是从《摩西五经》来的。西方的文学艺术、哲理、政治制度,都与之相关。比如现在的一夫一妻制的伴侣型的婚姻理想,普通老百姓和知识分子奉为理想的那种婚姻、恋爱关系,都与中世纪基督教传统有关。基督教是坚持一夫一妻制,反对多妻制、反对其他方式的不平等的婚姻关系的。此外,比如说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尽管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每个人的人格同样具有神性,这种观念对后世的哲学思想、法律制度有深远影响。我们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来自于这一传统。

  《圣经》对西方的影响仅次于希腊文明:宗教与理性无疑是支撑西方文明的两大支柱。但在我们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希腊哲学的译介和重视远远超出了对其宗教的介绍。这种缺失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文明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另外一方面,我们对哲学的重视远于对宗教的看重。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种论调依然余韵犹存。信仰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响。也许某种程度上,某些法律管不了的问题,只能交给看不见的信仰。而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拜金主义作祟,导致的道德败坏和滑坡,难道就没有这种遮蔽宗教信仰导致的原因吗?

  冯象曾经提到,他翻译《圣经》的目的,一是为中文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中文学术译本,二是如果可能,力求让《圣经》立于中国文学之林,即进入汉语主流文化。这种意愿至少现在看还知者寥寥。因为我们更多地把这位学者看作是一个专栏作者,最多是研究法律的学者。从他这几年出版的著作来看,大都是接近于《政法笔记》的书写风格,着力在于辨析中西方文明差异语境下对法律的不同认知。

  尽管我们从一些零碎的篇章中,偶尔能窥得他研译西方中古经典的断章残篇,但我们时代的话语语境还没有准备好接纳“圣经学”。也许,只有等到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的时候,人们才会接受不同文化的更多的精神食粮。(深圳特区报)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6-01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重庆大学出版社《广告专业综合能力与法律法规》 (2012.03.26 16:43:19)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境外律师行业规范汇编(工具书及其他) 》 (2012.02.28 16:33:57)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世纪奇案: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1(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  (2012.01.12 15:18:11)
  • 高举法律大旗,维护劳动者权益——西南财经大学社《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2011.12.15 17:43:26)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揭开律师神秘的面纱:教你如何聘请合适的律师》 (2011.11.17 8:01:48)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法制与民生:新加坡法律制度分析》  (2011.11.16 22:47:59)
  • 2011年中国宪法学年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隆重召开 (2011.10.27 8:31:11)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 (2011.09.26 17:16:18)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外国法律研究书系)》 (2011.09.22 16:09:16)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犯罪论的基本体系》 (2011.09.08 15:19:15)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