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平板电脑的普及在给个人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也为现代教育带来了变革与冲击。据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至少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教育应用一时间成为世界趋势。
的确,对于学生来说,电子教材突破了纸质教材只有文字与图片结合且文字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图片的限制,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互助精神,还可以通过电子教材与网络的连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超越了传统的教材单方面输送知识的功能;对于教师来说,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其智能系统可以批改作业,减少教师工作量,这样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程的准备,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对于国家来说,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共享教育的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
显然,电子课本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或许,电子课本走进校园,让孩子告别笨重的大书包,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电子教材真的能完全取代纸质教材吗?它的应用真的能显著提高学习成绩吗?这些质疑的声音也不可避免地让“数字化进程”放慢了脚步。
事实上,电子教材在推行使用的过程当中,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首先是“网瘾”问题。韩国教育部官员质疑平板电脑若成为强制性教学工具,学生会更依赖网络和电子设备。据调查,5岁~9岁年龄段的韩国孩子中,每12人就有1人有“网瘾”。此外,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电子教材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据记者了解到,家长普遍认为长期盯着屏幕会对尚在发育中的孩子的视力造成损害,并且孩子的自制力差,电子课本的开放性将不利于家长和教师管理。在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孩子是在看教材内容而不是下载漫画、小说;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电子课本不能永久地留下笔迹及随手的涂鸦。并且,目前电子课本价格昂贵,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家庭都能承受得起这笔开支。电子课本的使用容易使教学形成定向化、模式化,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发挥想象力。
另外,纵观国内眼下推行的电子教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出版商缺乏品牌、包装意识,网络上流行的多是盗版,用来消遣可以,用来教学、研究根本行不通。国内一些电子教材的生产商也认为,现在不是应不应该推广电子课本的问题,而是如何推广的问题,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相关部门要制定一个标准的问题。
并且,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电子教材并不能带给我们爱上阅读的感觉,没有阅读纸质课本的那种愉悦感,也就缺少了那份韵味,难以嗅到书的香气。倘若读书的过程嗅不到书香,那么读书也就俨然成了机械的学习过程,也就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读书、做学问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过程,诚然,科技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弊端。如若任其发展,不但起不到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反而还会影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不言自明,电子教材的出现,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带动教育的发展,推动电子教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电子教材的使用已成为世界潮流,如若我国不及时推进,势必将与发达国家形成差距。但是如果急于用电子教材代替纸质教材,或者简单地把现在的教材做成数字的概念,都显操之过急。我们应该通过电子教材,给学生提供另外一种学习方法和思路。
来源:《科技新书目》2012年7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