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蕴大学精神 铸学术精品--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 - 优秀团队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优秀团队
蕴大学精神 铸学术精品--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
2010-06-13 15:06:37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阳光温暖的5月,厦门大学出版社迎来了她的25岁生日。经过几代厦大出版人的努力,她已发展成为一家特色鲜明、品牌成熟、社会贡献突出、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高校出版社。全社年生产图书400多种,90%为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特色图书和品牌图书占60%,所出版的图书获省级以上奖励508项,其中全国性大奖93项,图书获奖率居全国大学出版社之首。在2009年揭晓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出版社首次评级中,厦门大学出版社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并荣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的光荣称号。福建省仅此一家,大学社也仅有20家出版社获此殊荣。厦门大学出版社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与出版社的母体厦门大学的关爱扶持密不可分的。
厦门大学出版社坚持学术为本、教材优先的出书方针,实现了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图书结构。出版社在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这一办社宗旨的指导下,为教师著书立说提供便利。25年来,出版社为本校教师出版过2300多种著作,有近20%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图书奖和社科成果奖。这些著作的出版,传播了厦门大学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我校的学术地位,也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陈支平、詹石窗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等四种图书荣获中国图书奖;陈支平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台湾文献汇刊》被选送作为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赠耶鲁大学图书馆的赠书之一,同时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万惠霖院士主编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前沿学科的回顾与前瞻》、左菁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创新研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吴温暖教授主编的《军事理论教程》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国防教育教材”(全国仅5套教材入选);南洋研究院的《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丛书》与庄国土教授等的《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孙世刚教授主编的《物理化学》等11种图书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民法总论》等7种图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图书奖。为反映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出版社从本校教师撰写的著作中遴选出能代表厦门大学学术水平的精品结集出版,并命名为《南强丛书》。该丛书不仅是反映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园地。截至目前《南强丛书》已出版四辑,第五辑将在90周年校庆之际出版。
出版社坚持学术为本,实施精品战略;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立足高校阵地,实施目标市场战略。这三大战略的实施,使出版社的图书形成自己的品格与特色。
在坚持学术为本,实施精品战略的过程中,出版社形成了以台湾研究和东南亚与华人华侨研究图书为特色的精品图书体系。厦门与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厦门大学在台湾及东南亚与华人华侨研究方面有雄厚实力,出版社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出版了一大批标志性的传世图书和特色图书。出版的台湾研究大系已具有规模,内容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文学等领域,已出版的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图书《台湾文献汇刊》是迄今为止大陆最大型的台湾历史文献出版工程,全书100册,涵盖了目前有关台湾的珍稀历史文献。它的出版对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次整理出版的《台湾文献汇刊》共七辑100册,收入珍贵文献资料近200种。这些文献资料,绝大多数是分藏于祖国大陆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散落于民间的孤本、珍本、抄本,也有一部分是近年在台湾、日本等地新发现的珍贵文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文献资料,为揭示台湾历史发展变迁,揭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台湾文献汇刊》的整理出版,弥补了台湾方面在文献史料建设上的不足,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成思危所说:这套《台湾文献汇刊》的出版,将会进一步推动有关台湾问题的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扎实厚重文化积累的形式,有力地揭露“台独”分子进行“文化台独”的图谋。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在出版座谈会上说:《台湾文献汇刊》的出版不仅是文献史料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以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揭示自古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用事实揭穿了“台独”分子歪曲台湾与祖国大陆历史文化关系的种种谬论,因此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在华人华侨与东南亚研究方面,我们出版的图书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教育等多个领域,成为全国出版这方面学术图书的重镇。如《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近现代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史研究》、《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研究》、《东南亚与中国关系:持续与变化》、《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经济地位变化比较研究》等200多种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结合较好的系列专著为该学科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近期推出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吧国公堂档案丛书》是近年来学术界在印尼发现的18世纪印尼华侨社会内部的档案,内容丰富,历时久远,是研究当时华侨社会历史的非常珍贵的唯一的档案资料,该档案的整理出版对华侨史、东南亚史等领域的研究将是十分有益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是庄国土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它首次对东亚华人社会进行了整合研究,深入剖析中国崛起与华人社会资源之关系,多角度探究东亚经贸圈与华人社会的互动。本书运用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探讨、分析东北亚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和华人政治认同及文化认同的进程,通过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探讨,勾勒出当代东北亚与东南亚华人社会“整体”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在全面系统地阐述东北亚与东南亚华人社会演进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华人在所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进而研究东亚华人社会经济、社会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首部泛东亚华人社会整合研究的学术大书。
出版社依托厦门大学,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将学校学科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了一批在书界颇具影响的品牌图书,经管类、法律类、广告类、人文类、古籍整理类图书和计算机、高职高专教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优势。厦门大学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方面学术影响位居全国前列,出版社立足本校,向全国辐射,经管类图书占总选题量的30%,其中《21世纪会计学教材系列》、《福友现代企管书系》影响广泛。出版社的法律类图书在全国异军突起,已出版了400多种专著、高校教材和普及读物,朱崇实主编的《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江平主编的《共和国法学论争实录丛书》、陈安主编的《国际经济法文库》等20多套丛书的作者涵盖全国主要法学高等院校,近两年来法律类图书零售销售排行居全国第13—15位之间。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被誉为广告人才的“黄埔军校”,出版社和该学科联手进行学科建设,实现了双赢。如《21世纪广告丛书》是全国第一套系列化的广告教材,为该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多次修订和改版,历经16年畅销不衰。随后出版的《广告传播与艺术丛书》、《先锋广告人丛书》等一批广告图书,和《厦门大学广告学丛书》一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系列的出版,壮大了这一品牌。人文类图书是出版社的主要图书构成,以历史和文学研究图书为主要基干,国学研究、海关史研究、闽南地方文化、女性文学研究和戏剧影视研究方面的图书形成特色。在古籍整理方面以史料文献和旧方志图书为主,如《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收纳海内外现存复本十部以内乃至孤本的稀见史料78种,具有保存、传播珍贵史料的价值。计算机教材的出版在全省占有优势,多个版本10多年来一直被福建省高校所采用。高职高专教材已形成规模,特别在外语、计算机、经管、服务性专业方面的教材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的实训性。
出版社在立足高校阵地,实施目标市场战略过程中,以品牌图书为基干,开发多学科多层次教材系列,并立体化地整体推进:组织一系列精品专业课教材、高校公共课教材、职业考试培训用书;开发研究生、本科、专科院校等不同层次适用的教材;配套出版高校教辅图书以及供教学使用的电子出版物。与此同时,在市场营销上,出版社确立了以高校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加强产品营销策划,切实抓好图书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以品牌力、完善的服务和诚信力赢得市场。
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方面,组织出版高等教育类电子出版物,既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又促进了有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为提高厦门市乃至全省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教材配套电子课件的出版,促进了本版教材的发行工作。通过网游客户端光盘的出版,为今后开展网络游戏的出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出版社还与北大方正协手,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或扫描或利用方正系统排版的电子文档,陆续将1000多种纸质图书(包括大量珍贵的绝版图书)制作成电子书并销售,使有价值的绝版图书重新回到读者中间,使新版图书有更多与读者见面的机会,进一步彰显图书出版工作的意义。出版社正在规划的大型台湾研究数据库出版工程,将通过台湾研究数据库的建设,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对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厦门大学出版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从1996年起即组织本社的技术力量,开发出版管理系统。在2007年开发成功基于B/S结构的南强出版管理系统,并将“南强出版管理系统”注册成为商标。使用该系统后,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完全吻合,能采集到出版社全业务流程的数据,对出版社的工作真正起到了促进和规范作用。
厦门大学出版社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出版团队,有稳定、富有事业心和凝聚力的领导班子,更有长期形成的温馨和谐、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
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我们坚信,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有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我们这支有着强烈事业心的出版队伍,一定能把厦大出版社建成中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厦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