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碎片出版经营模式 - 经营管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经营管理
碎片出版经营模式
作者:赵英著
2011-11-17 10:21: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出版方式的发展、变化、更替有两个动因,一是工业技术的革命,二是人类阅读习惯的变化。工业技术革命推动出版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人类阅读习惯的变化则优化与改良了出版方式。
革命:刻字记事(手工)——造字
传播(借助工具)——手抄阅读(利用纸张)——印刷传播(批量复制)——电子阅读(无纸化),在这条发展路线上,每一次更替都是根本性的,其背后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承载着不同的出版使命。
改良:刻字记事(刻在龟壳上、刻在石头上);刻字传播(泥活字、木活字、铅活字);手抄阅读(手抄报、油印报);印刷传播(图书、报纸、期刊、多媒体);电子阅读(阅读器阅读、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随时随地阅读)。
当今,传统出版遭遇了数字出版的冲击,应该是革命性的。但是未来,数字出版又将走向何方?谁将革了它的命?就在数字出版还未理清头绪的当间,一个叫做“碎片出版”的家伙横空出世了。让我们一起来预见一下,碎片出版是如何改良并革了数字出版的命。
一 数字出版的归属
放眼全球,因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信息的收集、阅读、整理、利用,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人们不再拘泥于纸书、Ebook、光盘、电子书这样的“块式”阅读方式,更热衷于以不同关键字搜索而得到更直接、有效的内容的“碎片”阅读方式。
数字出版之所以给传统出版以致命打击,是因为无纸化阅读与纸书阅读有天壤之别。同样,“碎片”阅读方式和“块状”阅读方式的不同,将带领数字出版不可避免地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1. 实质上的趋同。
关于数字出版,已经有很多宏论和研究文献。本文从阅读习惯的角度,对数字出版下一个定义:数字出版是基于块状内容的打碎、整合分类、立体传播为基础的一场传播方式上的变革。有一位专家说:“对于当今的出版人来说,把各种内容打碎,放在一起,才是数字出版业真正令人激动的地方。”而碎片出版,是直接基于碎片的出版传播方式,都不用“打”。
2.要件上的接近。
数字出版有两个要件,一是内容本身,二是与读者见面的通路。原理上,只要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大小出版社都可以做数字出版。只是,要成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前三甲,内容必须海量,并且被大规模地使用。那么试问,最海量的内容来自哪个出版社?很显然,没有任何一个社能够完成。最海量的内容来自读者,隐藏在世界各地的读者,他们上传并共享的碎片内容,将成为真正的海量内容源。这些来自民间的海量信息,毫无疑问地会被最广大的民间大规模地使用。
3.碎片出版的可行性。
据统计,我国每天上传到互联网上的内容达到1000G,这些信息包罗万象,如果以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审核、把关,重新包装再传播,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持续发展的宝藏。虽然,当前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让人们无从选择,但使用“出版手段”进行过滤、加工、整理后,它们就是财富。有专家说,在互联网上,内容提供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的价值。
4.未来出版的中心。
传统出版主要以“产品”为中心,数字出版则以“客户”为中心,而碎片出版以“共享”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不难理解,一本书 就是一个产品,有其严谨的逻辑和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也不难理解,即把内容按照尽可能多样、便捷的方式送给读者。以共享为中心,则兼顾了上述两个方面,一则共享什么?内容要合适;二则如何共享?方式要到位。都说信息时代,内容为王,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是胜者,从长久看,终是读者掌握了资源,也是读者分享这些资源。由此,基于全世界范围内读者上传与下载的碎片出版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二、碎片出版的核心
1.碎片出版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碎片出版是在第三方提供审核、把关、加工、营销的责任和义务下,基于读者的自动上传和读者的自愿下载的一种互联网出版方式。其根本特征是“关键词出版”,即所有出版的内容都可以按照关键词来索引,一个出版内容通常只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一组出版内容,可以满足一个系统的需求。其功能,立足于“碎片式”阅读需求,但经过组合可以实现“块式”阅读的功能。好比“变形金刚”,碎片出版物就是阅读需求的变形金刚,它可以任意搭配与组合。
2. 碎片出版的代表。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实际上碎片出版的“代表人”已经高调亮相了,它就是微博。微博诞生后,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同时拥有“作者+读者”的双重身份,仅140字,连续几次,就能把作者思想袒露清楚。李开复先生的《微博改变一切》已经说明,以微博为代表的碎片出版将改变信息技术时代下的出版方式。如果说微博最早是由新浪网提出的,那么,碎片出版的第二个“代表人”应该是百度创造的,它就是“截图分享功能”,由百度旗下高清视频网站奇艺正式推出。它通过“分享”的方式,可以把任何影视剧的某一部分截取,放在微博等平台上与网友共享。随着科技的发展,碎片式出版与传播的方式也将越来越多。
3. 碎片出版的盈利模式。
与数字出版苦苦不能建立盈利模式之痛不同的是,碎片出版会轻易地建立盈利模式来。所有的在线教育、按需出版、网络出版、数据库销售、决策研究、网络广告、业务推广、付费查阅、下载文献、脱机借阅、购买ebook等都是它的销售方式。定价也很活泛,有的信息只需要一毛钱,有的信息组合可以卖到一万,以一个关键字,提供10条内容,可以收1元,以10个关键字,提供100条内容,就可以收100元。所以,碎片出版物的定价,从0到1个亿皆有可能。只要在第三方的平台上,标明作者认可、读者接受、物价局核定过的价格就可以了。
4. 都有谁能做碎片出版?
碎片出版的主体,也就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第三方平台,不再仅限于出版社,而是一批拥有国家碎片出版从业资格的“把关人”,与之相配套,应该受一个国际公约的指导和约束,以使之全球化。这个道理立不住脚吗?让我们看一组数据:据悉,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800亿,网游占1/2,手机占掉剩下一半的2/3。事实证明,数字出版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出版社只是在综合主体当中承担了一个把关的角色。与数字出版不同,碎片出版的第三方平台是唯一主体,它兼容了除读者和作者以外的全部主体,只要能担当把关的任务,就可以充分进行,不受制于任何因素。
5. 第三方平台的任务:把关。
随着碎片出版的深入发展,第三方平台也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可以想象,在可以预期的将来,第三方平台只有国家一个主体。也就是说,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很多个审核的窗口,只要有读者上传,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核、加工完毕,然后放在平台上任读者自由下载(可付费)。当然,也可以有N个主体,比如汉王这样的科技公司、出版社、杂志社、政府机关、行业团体、公司、个人,只要获得了国家认可的把关资格,拥有把关团队,就可以成为运营主体。但是,这个主体必须有能力构建起与内容资源相匹配的技术平台,即方便作者上传、读者下载。
6. 最绿色的出版方式。
与当前倡导的绿色出版相比,碎片出版是最绿的出版方式。它不用环保油墨,不用纸张印刷,也不用制造各种软件来整合数字出版格式。碎片出版模式中,作者所提供的都是素材,可以在平台上自动生成目标销售载体,读者应其不同的阅读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格式即可。
7. 生命周期最有价值。
毫无疑问,与一本书相比,把它的各个章节分别单独使用,要比整本书的生命周期更长、更有效。碎片出版模式中,会筛选出经典的内容,把它们过滤到常用资源库中,供读者直接选用。而一些渐渐失效的信息,将依据实际价值层层下行到特定的数据库中,直至销毁。这比判断图书馆中几百万册图书(含电子书)哪本有用,哪本没用有效得多。因为,它们作为块状组合在一起,可能只有一个章节有用,而其他章节无用,即便要销毁也无从下手。
8. 不依赖于任何模式。
数字出版模式中,内容的传播过分依赖通路。汉王开发了阅读器,苹果也开发了ipad,并且相互不能兼容,要想做数字出版,先要研发自己的阅读器,这多么可笑!实际上,这是在浪费资源,也阻碍了阅读的最大化。碎片出版模式则不然,它的理念是共享,想要就下载好了,即便相互传阅,也是可以的。享受者也是制造者,制造者也是享受者,这种模式下,消除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而第三方毫无疑问是可以赚钱的,他们提供的是平台,而海量的上传与下载,即便一次收取一美分,也相当可观。据悉,中国知网的下载量每年达到180亿次。
三、出版的未来
大型出版社都在尝试建设数字出版基地,早年涉足数字出版的番薯网也发明了云出版联盟,汉王在版权合作上低调地提出了四项原则:免费数字化、版权方定价、二八分成、一书一密。实际上,信息技术产业上的枭雄们一直憋着一股劲儿要发动一场出版的革命。他们无疑最想成为碎片出版中的第三方平台。一旦充当了把关的角色,就跳出了出版社的手掌心。
由此,我们看到,碎片出版模式一定是会受到出版社以外的出版传播力量所欢迎的。同样,碎片出版模式也会给出版社带来警示——要学习、要动起来、要掌握并利用新技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讲情面的,但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加以适应和利用的。
如果可以畅想一下,我想未来的出版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1)无固定阅读载体,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方式;(2)无固定阅读场所,在哪儿都能阅读;(3)无固定阅读时间,随时可取任何信息;(4)阅读终端随处不在,不光是个人的便携设备,更多的是社会的公共设备;(5)个性化阅读方案满足各种需求,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甚至没有了书包,没有了教室,没有了图书馆,没有了书报亭,没有了大书城。不管你在哪里,轻轻一触摸周围的屏幕,就会有一个光标随着你的手指而去你想要去的任何领地。最为关键的是,很未来的未来,阅读可能会是一种免费的享受。届时,下载碎片出版物是一种享受,上传碎片出版物也同样是一种享受。下载别人的东西可能会受到免费+礼遇,上传自己的东西也可能会收费+认真打造。
如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广告语,没有利益纠葛,也就没有数字出版的乱战。届时,互联网将是碎片出版的最大阵地,黑客将取代恐怖分子成为人类最大的公敌。(刊于《出版广角》作者:赵英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2011-11-16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