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新理念与新追求——小记东北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吴长安 - 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奖专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奖专题
新理念与新追求——小记东北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吴长安
2004-12-31 10:28:53  来源: 
 


 吴长安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抓精品图书,是总编辑的当然职责,以下是他的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
 “大教育”的新理念 很多认识都是把学术图书和创效益的图书对立起来看的,即强调在搞好出版社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抓一些为人类科学文化的积累作出贡献的图书。吴长安却把学术书看作“大教育”出版理念下教育图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即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应该是全面涵盖从低幼儿智力用书、幼儿园教材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直至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用书的全方位的教育图书体系,从而与师范大学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取得了较完美的一致。因此,“大教育”背景下的图书是一个整体工程,内部各有所长,外部各司其责,共同完成“两个效益”的使命。
 精品图书的新认识 关于精品,人们的认识一是局限于大部头、成系列、名家全集类;二是认为精品就一定是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学术著作;三是似乎精品都是赔钱的。
 对此,吴长安有自己的见解。首先,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虽然不乏煌煌巨著,但内容深刻、字数有限的小册子却更多,远的如托马斯·潘恩的《常识》,近的像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等等。其次,精品是有普及类与尖端类之分的。填补空白、学术突破这些标准只适用于尖端类图书,而普及类图书是否精品则往往要看它知识表述是否准确、语言是否通俗易懂、表述层次是否清楚、思维是否缜密等等。就是说,普及类图书和尖端类图书是两个方向,两个出版目的,用其中的一个方面掩盖和否定另一类精品的存在是不利出版业的发展的。第三,精品图书也不等于赔钱书。在出版界,我们也见过类似“不怕赔钱出精品”的报道。其实,绝对量的印数大小、亏本与否从来就不是衡量精品的标尺。这里,吴长安引进两对概念来说明问题。一是绝对印数和相对印数,二是理论购书者与实际购书者。不同种类的图书的理论购书群体是不同的,也是有大小之分的。绝对印数并不能反映一本书是否是畅销书。举例来说,一本教辅书发到10万册,可能还不能覆盖其理论购书者的千分之一;而一部甲骨文的著作能卖到1600册,可能已经覆盖了理论购书者的80%,两部书比较,我们如何确定哪一部书更畅销呢。因此,相对印数更能反映一部书的图书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就是说,理论购书者和实际购书者这两个数值越接近,这部书就越畅销,它就越应称为精品。
 第四,进一步说,尖端性图书的市场需求是固定的,普及类图书的市场需求是弹性的。如果我们设y为销售额,x为市场需求,则前者为定值y=x,而后者为函数值y=f(x)。基于这一市场新认识而改变了我们的一系列观念。如图书宣传推广方面,尖端类图书的广告是为了使那些从事此项研究的专家学者、学习者们了解此书,而普及类图书的广告是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阅读此书的意义,刺激他们的了解本书内容和购买的欲望。一句话,尖端类图书的宣传是为了那些固定读者,普及类的是为了广大不固定的读者。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根据这一认识确定我们的精品图书的观念,精品图书的数量参照也要考虑这一市场现实。
 抓精品走新路径 东师社是以语言类为自己的学术特色的。他们根据语言学科的发展状况,设计与之对应的或超前的选题。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诞生是以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为标志的。东师社在1995年设计了一套语言学图书,名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丛书”。本丛书共4部,数量不多却涵盖了语言学的主要领域。季羡林先生题写了:“谨以本丛书献给《马氏文通》出版暨中国现代语言学诞生100周年。”这套书先后被列为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1996年吉林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于丛书的两位作者身体的原因,其中的两部至今仍在写作中。但已出版的两部已获一项中国图书奖、两项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吉林省政府优秀图书一等奖、两项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两本书居然成了东师社那几年图书获奖的主力军。
 1997年,东师社从总结一个世纪语言学所取得的成就,展望新世纪语言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出版语言学百年名家名作的计划,定名为“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这是一个大胆的、充满新意和挑战的创意。把“八大家”之名引入语言学界,无疑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八大家”包含谁不包含谁更是敏感的问题,极易引起争议,弄不好就会费力不讨好,引起学界的反感。为此,吴长安和编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本丛书主编季羡林先生经过仔细斟酌后认为:“所推八家,实慎重考虑、缜密权衡之结果,对‘大家’之名,均当之无愧。”并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出版语言学论著,卓有建树,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同声赞佩。”经过五年的努力,本套选集于2002年底出齐,这就是享誉语言学界并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吉林省政府一等奖的《黎锦熙选集》《王力选集》《吕叔湘选集》《胡裕树、张斌选集》《朱德熙选集》《邢福义选集》《陆俭明选集》。
 向名家要名品——学术选题的新思维 不仅抓名家,还要求是名品。任何一个学术领域都有一批著名学者,即我们所说的名家,但名家的所有成果不一定都是精品。特别在今天的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浮躁者不乏其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书稿时,对书稿的质量、内容、学术方向、要解决的问题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是吴长安抓精品的“诀窍”。如有一位中年学者,十几年前曾在东师社出版了一部学术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去年他又提交了一部书稿,吴长安审读后认为:本书稿的相当的篇幅与曾出版过的那部著作所论述的观点、方法没有大的发展,只是在重复阐述作者已经阐述过的观点。吴长安把这部书稿退给了作者,但同时又热情地向他正式组下一部书稿,希望他的新理论的代表作能交给东师社出版,这位作者很受感动。
 向学术书要经济效益——精品图书的新追求 出版学术类精品就要不怕亏本,这是许多人出版此类图书的共识。但吴长安在组织语言类选题时,就有一个信念,即高水平的学术图书也是有市场的,应该受到业内学人欢迎的。特别是他在确定语言类图书的发展方向时,曾对该领域的理论购书者的数量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时期从事语言学研究与学习的30%的理论购书者如果成了实际购书者,这部著作就应该至少是保本了。而每个学术领域每年都有新的研究者和大量的学生加入进来,如果这部著作的质量水平足以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减弱其价值的话,就是一部常销书并是挣钱书了。就以“中国现代语言学丛书”中的《汉语语法学》为例:该书1996年出版,每年约卖2000册,现已印了15000册,15个印张,定价25元,现在应该至少盈利10万元了。如果出版社有多部这样的常销书,就能构成一个稳定的、可靠的利润来源。
 学者型编辑的新探索 吴长安努力进行编辑出版的理论研究,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出版研究》《中国图书评论》《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新书报》等报刊上都发表过理论文章。发表在《编辑之友》1996年第6期上的《建立组稿编辑制的理论思考》被《中国编辑研究》转载后,获得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吴长安还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讲授编辑学和语言文字学的有关课程。并已指导研究生13名,其中已有4人获硕士学位,其中3名考取了博士生。
 当有人问吴长安如何解决工作和科研的矛盾时,他很奇怪的反问:科研怎么会和工作矛盾呢?在他看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念是工作的前提。在出版事业中不断总结,不断前行,就是吴长安的座右铭。

获奖感言:我自研究生毕业就来到东北师大出版社工作,已17个年头了。先后当过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现在做总编辑。回首这些年的风雨历程、耕耘收获,简言之,我珍惜留下的每一个脚窝,我为从事这一神圣的工作感到自豪!放眼未来,我感到我们的工作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向前看,急流险滩;回头看,昨岸已远。只有乘风破浪,百折不回,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实现我国出版的大繁荣——为我们的事业祝福!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