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8月20日,在上海书展品牌活动第三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余热未消之际,中外出版人圆桌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元济讲堂圆满举办。相对于前一天的高端论坛,本次圆桌会议更偏向于中外出版机构就实际的合作进行磋商探讨。爱思唯尔出版集团(Elsevier)科技图书布莱恩•戴维斯副总裁、世哲出版公司(Sage)亚太区保罗•伊凡斯总裁、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向副总编辑、南京大学出版社金鑫荣社长等十几家中外出版机构的高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互动会谈,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天蔚总编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天蔚主持会议
张天蔚总编首先向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本次会议很好地结合上海交大出版社所承担的国家级出版项目和多年积累的优秀合作伙伴,就学术出版中外交融、融合互动等相关内容举办此次圆桌会议,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中外出版商的合作.此次会议对于充分交流分享关于国际学术出版、学术出版中外交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科技图书副总裁 布莱恩•戴维斯
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科技图书布莱恩•戴维斯副总裁讲到,我们要有一个市场导向的机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要去选择用什么样的材料是很难的。比如说南京大学,可能他们在做的事情就是与众不同的,那么你们这个独特的研究的东西可能就会引起别人的兴趣,所以在这些地方,我想我们可以帮助大家,而且帮助会是巨大的,对于未来合作的产品会是非常巨大的帮助。
 博睿出版公司亚洲业务总监 贾丽思女士
博睿出版公司亚洲业务总监贾丽思女士对博睿出版公司的理念进行了介绍。她提到博睿非常尊重中国出版业的传统。作为国际人文社科类出版商,会更加重视中国的作者发表他们的作品,同时她也希望进一步拓宽与中国出版社的合作空间,期望能够和中国的作者进行更灵活的交流。
 世哲出版公司亚太区总裁 保罗•伊凡斯先生
世哲出版公司亚太区总裁保罗•伊凡斯先生在会议中非常认可中国的学术研究,认为很多学科都有世界级的学术水平。他希望可以把书卖到一百多个国家,能够在国际社会当中有更好的合作,希望中国能够参与到其中每一个环境,并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中国的学术界出版他们的作品。作为学术出版商,世哲希望能够给中国的作者带来最好的出版品质。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向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向副总编辑总结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年来在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经验和瓶颈,他认为如果要做到国际化将遇到的三个难题,一是资本力量,西方国家的出版体系本身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质,资本运作很常见;二是汉语不是国际语言,国际上大的出版商主要是欧美的,都是以英语作为出版语言,所以在国际平台上交流没有障碍;三是中国的学术出版盈利能力不强,很多出版物还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走出去比较困难。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金鑫荣社长指出,中国的学术出版的国际化、数字化才刚刚起步,也在紧紧追赶,加强学习。南京大学出版社不论是人文社科出版,还是科技类出版,都有一定的实力。南京大学的社科评价中心已经在开发一个图书评价系统,也想建立一个外国图书的评价体系,希望能与国外的出版商建立常态的平台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副社长 龚海燕
华东师范大学龚海燕副社长向海外出版商介绍了自己出版社的业务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合作期望。一是希望继续扩大合作;二是深入交流与合作,希望能与在座合作伙伴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项目;三是在数字产品走出去方面,希望能与国外出版商有新的突破。
 威立出版公司亚太区市场研究总监 胡昌杰
威立出版公司亚太区市场研究胡昌杰总监在会中提出,近年来在整个国际市场,由于图书馆经费的压缩和数字化的冲击,学术出版物面临着一个危机。他认为随着市场的变化,数字化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内的出版社在这一块其实是做得还不够,但是现在需要做的是先尝试,然后积累经验和技术力量,等到后面市场起来的时候,才可能有这个优势抓住这个市场。
 苏州大学出版社社长 张建初
苏州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建初在会务中提到,苏州大学出版社的特色是地方文化出版以及文化名人奇才的相关丛书。目前正在试图把是中国丝绸文化交互平台,以及吴文化数据库尽可能的做成一个数字化的产品,并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本次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张辉社长,开放科学出版公司丝黛芬妮•道森总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万方副总编、《中国编辑》杂志社副主编赵彤宇、《出版参考》杂志副社长、爱思唯尔科技图书中国区总经理应仲丰总经理、丗哲中国区高级业务开发孙素青经理、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副主任浑燕珍等出席了会议。
 岩波书店总编辑 马场公彦先生
 大阪市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城市、文化与社会》季刊执行总编辑 冈野浩先生
 开放科学出版公司总裁 丝黛芬妮•道森
 博睿出版公司亚洲研究部策划编辑 姜琴女士
 出版参考杂志社副社长 李建红女士
 《中国编辑》杂志社副主编 赵彤宇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 张辉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