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而以经济转型为重点,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处于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基于对转型改革的判断,浙江大学出版社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策划出版了“中国大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2016年9月25日,“大转型时代的中国:赢在转折点”《丛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袁亚春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所以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增长、转型与改革高度融合,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如何“赢在转折点”是方方面面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打造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正是基于中国正处于大转型,且以经济转型为重点,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处于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推出的系列丛书,旨在提出“十三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建议。
2016年9月25日,“大转型时代的中国:赢在转折点——《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专家学者齐聚,共同就经济大转型发表高见。
作为出版方,浙江大学总编辑袁亚春首先介绍了《丛书》的基本情况,他说:“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于2010年开始策划,我们观察到当时中国经济遭受到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深感中国经济远远没有完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型问题依然是未来这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大命题。作为出版社,必须关注并着手解决这个命题,尽一份出版人的努力。提出组织这套丛书的方案后,出版社积极论证并组织申报,经过国家层面的评审之后,并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选择项目。”
国家五年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家精品图书出版的最重要的抓手,全国五年总列入项目的规仅3000种左右,平均每年600种。因此这也成为出版社承担国家项目运作能力以及责任担当的体现。袁亚春说:“浙大出版社高度重视国家重点选题项目的出版工作,2014年开始与中国改革研究院进行多次交流、探讨,我们特别荣幸的是中改院的领导、专家同志对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思考,包括他们提出了大国大中心研究的思路,与我们出版社最初的想法高度一致。这为接下来丛书的便携奠定了基础。经过大家的努力,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终于面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丛书》编委会主任 迟福林
迟福林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丛书》的编委会主任,对于这套历经两年才得以出版的丛书,他总结了四个特点:第一书名好,“大国大转型”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第二,作者队伍专业有保障,迟福林介绍,十三本书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里的重要专家。第三,有高层次的顾问和编委会。除了有专业的作者,在丛书的起草过程当中,也有顾问和编委对丛书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增强了丛书的专业性与可靠性。第四,丛书的内容质量具有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对于《丛书》的出版,他同时肯定了浙江大学出版社高层次、专业化的出版工作。
迟福林认为要预测一个13亿人大国的经济增长前景,离不开对经济转型趋势的客观判断。他说,我国经济转型以经济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济转型的时代性趋势明显,阶段性特点突出。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经济转型内外环境、约束条件、动力机制等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转型面临着突出的精神矛盾与问题,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眼光、新的框架和方法来分析和预测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需要以精心改革课题来研究。
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迟福林以五个问题展开了对经济转型的探讨,“第一,经济转型是不是具有历史性新趋势?第二,经济转型呈现哪些阶段性新特点?第三,经济转型能否决定中长期增长前景。第四,要不要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推进结构性改革。第五,经济转型是否牵动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接下来的主题发言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徐林,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副司长宋葛龙,共同就改革开放三十八年留下的宝贵历史经验出发,各自发表了对“十三五”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性突破的看法和建议。专家学者表示:越是形象复杂,越是环境巨变,越需要坚定改革的决心不动摇,坚持转型的方向不动摇。这就需要对“大转型”进行大布局、大谋划,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开放结构、行政权力等改革的重大突破,需要对绿色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等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谋划,布好“先手棋”。
来源:《百道网》2016年09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