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整合资源凝聚优势——教辅市场“战国时代”的生存智慧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整合资源凝聚优势——教辅市场“战国时代”的生存智慧
中华读书报 李明非
2005-08-01 12:30:50 来源:
2004年起中小学强调“减负”、特别是实行“一费制”,无疑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单位来说,则无异于“釜底抽薪”。教辅图书市场萎缩,竞争加剧,催生了教辅市场的“战国时代”;有业内人士形容,当前教辅之争,必刺刀见红,此语似不为过。
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的巨大利润,曾吸引我国众多出版社抢这块蛋糕。但是真正开发、经营成功的,还是那些与教育部门结合较紧的教育类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严峻的市场形势,促使教辅出版从业人员认识到,面对市场变化的新挑战,要想从逆境中寻求新的发展,对教辅出版必须“痛”加思考,从改革中找出路。
首先要看清竞争形势,明确改革目标。有些人留恋旧体制,习惯于多年来形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垄断经营,还指望老办法走新路。但改革的现实已经回答:此路不通。这是因为,伴随图书市场放开,教材出版发行实行招标,教辅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特别是教辅图书的诱人利润,必然导致教辅市场的“重新洗牌”。表现在:一是竞争对手多了。专业与非专业的,出版系统与非出版系统的,本地与外地的,国营与民营的,也许不要多久还可能出现境外的,大家都来争这块蛋糕,结果只能优胜劣汰,就看谁能获优。二是版本多了。教材出版公开招标后,教材版本越来越多,与其相配套的教辅也越来越细,同类教辅还会出现不同地区的不同版本。这样一来,教辅品种多、质量要求严、时间又很紧,对其出版、发行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看谁能胜出。三是竞争手段多了。以往的折扣大战已经不稀奇。随着改制的深入,教辅原有的编写、出版、发行分隔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有些本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又变换面目被移植过来了;再加上或明或暗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使得教辅市场出现许多不规范、不公平的竞争,何况这些还都算是合法的手段;至于那些抄袭仿制、改头换面、剽窃盗版等非法手段就更不用多举了。所以同是竞争策略,就看谁更到位。由此可见,要想在教辅市场“重新洗牌”中不被淘汰,有必要针对上述“获优”、“胜出”、“到位”三方面的目标去下工夫。
其次要与时俱进,新情况用新办法。从出版社来讲,无非要抓好社外编写与社内运作这两头。从当前教辅使用效果来看,着力组织编写适合多种教材版本的通用型教辅,似乎更具有竞争力。这就需要对不同的教材版本深入比较,研究共性,掌握规律,努力开发出既兼顾多种版本的需要、又形成自己特色的教辅品种,不断提高质量及可适应性,力争培育成教辅品牌。有质量就有市场,这句话任何时候都依然有用。此外,出版社内部还要建立起适应教辅市场突变的灵活应对机制。
以江苏教育出版社为例,该社通过改革,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初见成效。他们针对以往教辅出版使用力量不集中,各部门协调不够,以至往往丧失时机,甚至大片市场“沦陷”的局面,决心整合资源,凝聚优势,在社内成立了跨部门的“教辅中心”,即要“攥起拳头打歼灭战”。其他图书读者大多关注出版社的品牌就够了,而教辅书,因同类书太多,所以读者不仅要重视出版社的品牌,还要极力去培育学科的乃至品种的品牌。为此,他们组织教学一线的著名教师,围绕新课标,结合不同地区教学实践,对本社的教辅书进行大规模的修订。对以往使用面较广的老品牌,在保持原有优点特色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其适用性;与此同时,针对教学及市场的需要,比较市场上教辅书的优缺点,加进自己对教辅的理念,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努力造就新品牌。由于修订工作,贴近课标,贴近教师,贴近学生,再加上统一规范了教辅品牌的宣传口径,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因校制宜实施有力的营销策略,因此使苏教版教辅书在较快的时间内,不但遏止了销量下滑的局面,而且还促进了社内的改革工作。他们更从实践中体会到,教材教辅的出版,绝不是人人可用的“摇钱树”,而是影响学生成长、事关国民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
这些理念,对于应对教辅市场的挑战,无疑是有益处的。
来源: 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27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