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教育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所广一 - 出版人物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人物志
教育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所广一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 所广一
2005-08-12 15:54:09 来源:
近年来,一向安宁的出版界涌动着改革的激流,出版体制变革已然开始,资源整合、出版集团化、发行公司化等频频出现在报端,面对竞争,一批出版企业也将依依不舍地退出舞台,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回想当年,根本无须出版社自己动手动脑,各种丰富多彩的选题都会主动送上门,特别是教育类出版社,在一大堆备选选题中随便抓几个热门的就能挣个盆满钵满,真像是“黄发垂髫”的桃源梦境,而如今故人依在,局面不复。面对这种变革,不少人会立地反想,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有人说都是那“狼”(狼来了)惹的祸,狼祸猛于洪水也。咋一听,颇有几分道理,但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又好像并非如此。从自然法则看,狼是生态链上的一环,它本来就应该处在这个自然游戏的规则之中,没有了狼,生物链条就断了线,就不完整,狼能使生态达到平衡,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不是狼使然,而是发展使然,是我们可持续性发展的出版新机制的淘汰效应使然。
谈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许多人并不陌生,它始于环境保护,进而发展到了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而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环——出版经济,怎么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在改革的进程中,强弱的转变始终进行,把握好了发展的进程,就能在激烈的博弈中赢得先机,实现由弱变强的转换。作为一名教育出版工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谈谈教育出版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希望能够做到以点窥面的效果。
一、教育出版为什么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1.教育和出版改革的形势所迫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出版改革一日千里,资源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把教育出版推到了改革的浪尖。改革的实质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不论是大规模展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是出版界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无不渗透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变则通”,教育出版也只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寻找对策,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2.教育出版界所存在的不良现象所致
(1)计划体制下的行政干预和条块分割。我国教育出版业长期以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由上级部门任命,且任期较短,在选题策划和图书发行等环节均受制于上级主管或主办单位。各地的教育出版也是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出版范围和发行渠道,这样就导致了教育图书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
(2)跟风现象导致图书泛滥,影响教育出版的发展后劲。在利益的驱动下,当一种或一类图书获得好的市场发展时,不少出版社便会出版相同或相似的图书,希望借机分得一杯羹,不管图书质量如何,出版了再说。走进北京任何一家大型书店,都会看到考试辅导、少儿图书、名家指导等等琳琅满目,但真正优秀的图书并不多见。考研热也给出版社跟风提供了很好舞台,五花八门的辅导资料堆积如山,但看似热热闹闹的考研辅导书的销售,并没有让人感到欣慰。正如一位书商所说,考研辅导书太多了,辅导书的内容和形式却大体相似,这两年能卖出去的不多,积压的倒是不少,只好再退回去。泛滥成灾的扎堆出版,造成了大量书籍的积压,据统计,截至2002年,库存积压图书近50亿册,许多出版社都有积压资金的现象,造成了出版社的经济困境。
(3)做秀现象。每逢出版界进行大规模的评奖时,总有一些出版社为打牌子、获得奖项,出版一些所谓的“精品图书”,这些精品图书装饰精美,但只印刷几百本,这么少的数量除了报奖、赠送之外几乎不发行。庆幸的是,在国家图书奖评比中,已经把送审图书的发行量作为评奖的一项指标,相信随着国家各项评奖措施的实施,教育图书出版中的作秀现象会逐渐减少。
(4)恶性竞争。记得在某教育出版社招聘人才的面试中,当问到一个应试学生为什么选择出版单位时,他列了两大点:一是出版业是暴利行业,二是教育也是暴利行业,到教育出版单位来就是看重这两点。然而果真如此吗?改革开放之始由于书籍比较少,许多出版行业的确赚得喜笑颜开,但如今时过境迁,现在的图书由于竞争激烈,许多出版社不得不以很低的折扣抛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现在一本书一般的折扣在5—6折,给发行商的折扣还低,初版的利润非常小,往往不得不以扩大发行量来弥补,但市场容量只有那么大,多出意味着积压,积压之后再降价,竞相降价又积压,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利润几乎没有。对于图书发行和营销商,折扣率往往是其进货或陈列售卖的主要衡量标准,拿到更低的折扣率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于出版社,要想拼抢发行量,不得不一再压低折扣率,出版社的利润空间压缩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迫于无奈,出版社会将一部分利润损伤通过种种手段转嫁给读者,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提高图书定价,而由于每个印张价格不宜太高,在印刷上字大、留白的现象也十分常见。“高定价,低折扣”更多地是满足了发行商的获利欲望。发行折扣低,出版利润少,图书定价高,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各级图书经销商获得了较高的利润,读者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而出版方走入了微利时代。
(5)发行机制僵化。因历史原因,教育图书,尤其是各种教材一直走系统发行这条道路,这就导致很多教育出版社直接面向市场的图书比较少,发行机制单一且僵化,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灵活运作。
二、教育出版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1996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教育出版要实施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立足教育发展,做好出版定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无不对教育充满期望。从广义上讲,出版物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读者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出版社担当着部分文化教育的功能;从狭义上讲,教育图书承担着对国人的教育和再教育的功能,因此凡出版教育类图书的出版社都负有传承教育的义务。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类专业出版社,肩负上述两种职能,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考虑,其教育义务责无旁贷。长期以来,教育类出版社在教育类图书编辑队伍、作者资源、发行渠道、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教育图书编辑经验丰富,读者群固定,形成了出版特色,但是随着图书市场的放开和兼并组合,交叉出版的趋势不断加强,大而全的出版形势开始发展。大而全固然可以齐头并进,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原有的图书特点逐渐丧失,将使固有读者群体流失;二是生产运营成本增加;这势必将重蹈计划经济时代覆辙。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教育出版必须有明确的出版方向和定位,并且要和自身特点和发展相适应。作为教育出版企业,我认为立足教育发展是出版定位的首要因素。
(2)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优化出版结构。教育出版单位在转型时期要在面向市场和发挥优势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内部干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各种管理,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和管理机制。在产品结构方面,既要有普及性的理论图书,又要有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图书,还要有直接面向市场的一般性图书,把各种教育图书品牌作大作强,以更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机会。
(3)做好后续服务,建立诚信机制。教育出版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首先应是教育者,然后才是出版者。这就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出版人特别是教育出版社的人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有良好的信誉和高度责任感。教育图书的销售与其他图书不同的是,后续服务(如相关配套资料、培训等)跟不上就会直接影响读者的使用,所以,作教育出版一定要有良好的诚信机制。
(4)实施精品战略,树立品牌效应。企业的品牌如同人的特长,出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稳脚跟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就是生命、效益,是出版企业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好的品牌将使出版企业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和读者群体。我国的教材品种很多,但缺少精品,要想赢得市场,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靠规模数量扩张的做法。因此,必须坚持精品战略的思路,要从过去单纯以数量和规模求发展,转到重视质量和优质服务上来;要从过去通过出版一本书来提供教学内容,转到构建立体化精品教材体系上来。
(5)放远眼光,引领潮流,加强国际合作。教育出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出版产业合作和竞争,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实施引进来战略,要着重把代表着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的图书和先进管理经验吸收进来;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我们的图书和思想推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碰撞,另一方面要逐步在国际上树立起民族教育出版业的脊梁。《中国主流传媒》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