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众多相关综艺节目的爆红,传统文化相关产品已经逐渐升级为当代“热需品”。而在图书市场上品牌效应显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广西师大社”),多年来一直坚守“传统情怀,世界眼光”,力求做到“少做快餐,多出精品”。“宣贯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这是广西师大社集团总裁姜革文在采访之初首先强调的,他本人也时常现身新书发布会和分享会,为广西师大社的传统文化类图书“站台”。
中医文化产品线成新亮点
多年来,广西师大出版社一直秉承“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理念,策划出版了《思考中医》《走近中医》《治病书》《民间良方》《民间验方》等一系列中医文化图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早在十余年前,广西师大社资深编辑龙子仲就以敏锐的市场嗅觉看中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刘力红的博士论文,原题为《伤寒杂症论导论》,龙子仲与作者携手,数十次易稿,最终确定了以《思考中医》为题,从传统文化、中医药存废等角度进行深度剖析,2004年初版,到2010年已经再版2次,发行量超过25万册,成为一部传统中医文化领域的经典“长销书”。
镜头拉回到今天,2017年年底,广西师大社《思考文化医学》一书首发,此后半年里,广西师大社多次邀请作者骆降喜在全国各地开展读者见面会和分享会,姜革文也曾多次到场亲自担任活动主持人。2018年北京涵芬楼举办的《思考文化医学》分享会,凤凰网国学频道直播关注人数达到了17万。与《思考中医》不同的是,《思考文化医学》更多地从文化层面反思医学,从人的精神净化着力,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将文化化为医疗的力量。该书作者骆降喜出身中医世家,却学习并从事了西医专业,20多岁时身患癌症合并肌无力(俗称“渐冻人”),走投无路之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解剖学老师,他开始潜心研究国学经典,认识到“治心病”才是治病的根本,此后不断通过“文化医学处方”自救并救助他人。在《思考文化医学》一书中,骆降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大量的真实案例,阐述了他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到的治病的理念,对医学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和诠释。
关切人类健康从文化始
沿着文化做医学,已经成为广西师大社的优势产品线之一。作为《思考文化医学》一书的总策划,以及传统文化出版的忠实践行者,姜革文在谈及策划推出《思考文化医学》这类书的动因时说,有数据统计,过去一年里,我国到医院就诊的病患人数约有77亿人次,病人很痛苦,家属和医生也需要承担极大的压力和负担,繁重的医疗工作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思考文化医学》作者骆降喜在漓江书院进行现场分享
“而关注大众视野,传播先进文化是每一个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使命。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们所强调的则是‘价值文化’。现如今,很多疾病甚至死亡都是由于价值观不当引起的。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治病,甚至救命。”姜革文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书中有所受益。“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很庞杂,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从中看到温度和力量。”
以《思考文化医学》为例,姜革文表示,该书出版的主要价值在于:第一,以文化为处方治病救人的理念古已有之,但真正将“文化医学”概念提出,这本书是首次,在传统文化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第二,作者除了理念之外,还掌握了大量的实践案例,20余年的解刨学教学经验,数次死里逃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谓是通俗易懂,可信也可行。
姜革文还提到,对于出版社而言,包括传统医学在内的所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块十分宝贵、值得大力开发和挖掘的宝藏,广西师大社出版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行走大唐》、《照夜白》、《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日有所诵》系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系列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精细化挖掘。他说:我们以图书的形式宣扬传统文化和文化医学,是希望以图书传播文化,以此引起读者的反思,让文化入手,让文化入心。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