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走进现象学教育学探究之门——范梅南现象学方法论研讨会暨 《实践现象学》中文版首发式”在京召开。清华大学教授石中英、荷兰乌特勒大学教授巴斯·莱维林、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马特·布因克曼、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蔡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朱晓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高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金美福、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蒋开君、《教育研究》杂志社编审刘洁等来自国内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教育科学出版社和有关媒体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实践现象学是范梅南将欧陆现象学哲学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历经近二十年思考、实践和反思,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套教育研究方法论。这套理论既是现象学新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研究视角。围绕范梅南的实践现象学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这一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阅读体会和研究经验,就范梅南思想被引入中国并广泛传播的历程、现象学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区别,以及现象学教育学的视域下,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如何可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分享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经验,探究教育实践的意义之谜。
专家们表示,范梅南教授所著的《实践现象学》就像一本现象学教育学的百科全书,很值得研究,希望专家、学者、学生都能精心阅读,认真学习、比较、应用、思考。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提出,应当思考两个问题,其一,现象学教育学对教学有什么启发;其二,现象学教育学对研究有什么启发。他希望中国能出现一个像荷兰乌特勒支学派那样的现象学教育学研究小组,形成研究、写作和出版的制度和规划,建立起以现象学为视角,有助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案。
郑豪杰副社长代表出版方致辞,他指出,教育科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学术立社,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寻找优秀的教育理论资源。多年来,教科社不仅引进了马克斯?范梅南等国外知名教育学家的经典代表作,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原创的优秀教育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为中外教育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编辑部、品牌推广部、总编室的同志以及参加现象学教育学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和研究生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