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考试研究会副理事长吉超著《中学英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学英语教育研究与实践》是作者数十年中学英语教学经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得汇总,理论部分有结合图式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与英语教学实践的碰撞,也有各种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心得和评价;实践部分有对中高考各类题型和考点的教学方法总结,也有对中高考英语高屋建瓴式的方法指导。
本书作者是长期奋战在中学英语教育一线的名师,对英语教学和中高考英语都有很专业的见解。书中大部分文章已在各大期刊上发表,本次出版作者对所有文章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使全书体例逻辑更为清晰。
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学英语教学和备考中高考英语将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研究院院长徐红星教授作序。徐红星教授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英语在国际事务和交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一直都是中学教育的重点。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加深入的国际交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意识的生态英语学习是对教学研究的一次重要探索,通过借鉴英语国家的母语培养思维和方法,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淮盐”地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本书的著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吉超老师,长期工作在英语教学与科研的一线,对构建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思考。本书涉及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学习方法的探索,到实际教学的现状,都有独到的分析,体现了著者对英语教学和中学教育的关注。比如,著者提出了富有创意的“3R笔记策略”,该策略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5R笔记法为蓝本,又借鉴了以“编码—复习”为基础的自我监控笔记模式,还结合了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又如,著者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学欣赏,不仅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工具性,还在英语教学中突出了“人本”,即通过在教学中贯彻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又扩展其视野、陶冶其情操。文章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明显可以看出著者在教学上十分注重受众的立场,注重教学方法的人性化。
著者积极着眼现实,分析“淮盐”地区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寻求长远发展。在《优化英语教育生态的有效途径》一文中,著者谈到了连云港地区中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局限和困境,并提出了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解决方法。同样,在“新课标”下英语评课标准、高中词汇教学实践等方面,著者就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做出了针对性的探讨。在此之前,虽然在英语教学方面也有不少专著,但将英语综合素质提升真正结合本地环境的案例还不多,本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本人作为板浦高级中学1988年高中毕业的校友,正是吉超老师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三十多年如白驹过隙,曾经的学习场景记忆犹新。吉超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很高,也是江苏省最早研究英语教学方法的教师之一。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在中学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为后来进行国际交流和开展科学研究做了至关重要的知识准备。特别是在高考这一特殊的关键时刻,吉超老师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对我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对我当年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如此,吉超老师德才兼备,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一直是我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毕业之后,我和吉超老师长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由此渊源,我对“淮盐”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面对的困难有所感受,也对跨文化环境中的英语学习等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我一直关注着本书的筹备情况,并在论著完成之后欣然作序。希望这一著作能够将跨文化意识的生态英语建设理念加以推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研究院院长 徐红星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