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16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相聚一堂 “出版川军”高层在谈些什么?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16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相聚一堂 “出版川军”高层在谈些什么?
作者:张杰
2020-12-31 11:30:38  来源:出版商务网2020年12月25日 
 

  12月24日,四川图书出版社社长论坛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王华光主持。来自全省的16家图书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齐聚一堂,共商四川出版。社长、总编辑们纷纷贡献自己的智慧,作出真诚深入的思考。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罗勇,新华文轩董事长何志勇,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马晓峰参加了这次社长论坛。

  为了做好出版 ,他们都拼了

  数字化时代,出版社如何找到自己的路?四川辞书出版社通过前几年的探索,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移动端和PC端的产品,如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词典中心”建设,小学生新华工具书系列APP,《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成语故事》APP版、点读版、在线版,疯狂玩成语APP等。社长杨斌透露,“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我们独有的特色资源作进一步的探索。比如尝试做语料库、一些微信小程序以及知识付费等应用型产品。”

  四川教育出版社(简称“川教社”)采取的是“差异化、特色化、系列化策略,提升产品原创力、核心竞争力。”同样是名著阅读类图书,相当多出版社仅仅是原文(裸版)或者仅仅加上简短的作者介绍、阅读鉴赏。社长雷华说,川教社出版的《名家名作阅读课程化书系》,则进行课程化设计,设有原文、名著导读、阅读指导、随文点评、情节评析、考题精选等板块,融入阅读指导(学生怎么读)、教学指导(老师怎么教)、考试指导(考试怎么考)等内容,更贴近终端用户需求,实用性更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川科社”)打的则是“打好科普牌”、“打好科幻牌”。社长程佳月透露,川科社将继续一手抓国际一流作品引进,一手抓本土科幻原创精品。“将继续推进《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出版,引进国外科幻大师的优秀作品,继续推进《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出版,持续推出国内优秀的原创科幻作品,为更多的科幻作者提供专业的、宽广的展示舞台,激发他们的科幻创作活力。”

  四川美术出版社则立足艺术专业特色,围绕自然生态、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古蜀文明、历史名人文化、第三极、藏羌彝文化等特色内容资源,构建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和厚重文化价值的“第三极”产品体系。社长唐海涛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以“出版+艺术+互联网”为手段,多业态融合发展,搭建艺术服务平台,打通美术出版产业链。”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过很多文艺类重磅好书。总编辑张庆宁说,他们将继续“引名家,出精品,建立作家作品矩阵。在未来的发展中,文艺社将在当代文艺品牌上下功夫,关注更加年轻的作家作品,关注书写当下社会生活的作品。坚守文化沃土,打造四川文艺精品。”

  作为在振兴四川出版战略前一阶段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天地出版社的快速崛起,格外瞩目。2020年,虽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是,有前几年的资源积累以及今年的及时调整,天地社今年在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破圈上扬。根据开卷数据,天地社零售市场排名实现较大的增长:在全国出版社中,天地社1—11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28位,同比上升18位。总编辑李云透露,他们将大力加强版权平台建设,创新“走出去”路径,提升“走出去”市场化业绩和项目申报能力等,大跨度提升天地社、四川出版的国际影响力。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近些年推出“米小圈”超级畅销书,是四川出版的一只劲旅。社长常青谈到,他们将继续积极打造自主内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确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并以此为基点向多个平台扩散,实现线上手机阅读,线下开发图书、杂志,以及基于动漫形象的幼教、文具、玩具等,最终形成以故事和形象为中心点向四周扩散开发的少儿全媒体产业链,由单一的少儿出版向融合出版发展,从“做书”向“做内容”转换。

  四川民族出版社(简称“民族社”)社长、总编辑泽仁扎西提到他们,“走扬长避短,走民族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融合出版来推进民族社转型升级。”成都时代出版社社长李若锋在提到他们将加大主题出版力度,在天府文化成都地域特色上继续发力。

  巴蜀书社:以导师制培养学者型编辑

  人才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针对古籍社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的问题,巴蜀书社社长林建透露,巴蜀书社在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狠下功夫,“以名校名导师为入职原则,以导师制为培养原则,以“成长型—成熟型—学者型”为培养思路,以项目制为培养手段,重点培养编辑人才。”近四年来,他们从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引进古典文献学、考古学、古代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宗教学等硕士研究生从事编辑工作。经过几年培养,多名编辑已由成长型转向成熟型,个别优秀编辑已具备独立担任大项目责任编辑的能力,向学者型编辑迈进。巴蜀书社青年骨干编辑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如2018年,选题规划宋史板块,当年即新入职北京师范大学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硕士生1名;2019年选题规划文博板块,2019—2020年即新入职中国社科院大学考古与文物专业硕士1名、南开大学考古专业硕士2名。社内编校人员硕士以上学历占70%,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成都地图出版社:传统地图转向“地图+”

  传统地图已经转向了“地图+文化”、“地图+科普”、“地图+文创“。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具有专业特色的地图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简称”地图社“)已走过30多年。市场图书开卷排名从2012年全国500多位,一度上升到2020年的第19位,一直稳居全国专业地图出版社的第2名。据地图社社长鄢来勇介绍,他们已将出版重心由传统地图往“地图+文化”“地图+科普”的产品转向,兼容多元化、现代化、科技含量高的地图产品。服务对象由地图读者、老年读者面向了更为广大的读者群。地图产品从实用性向艺术性升级,丰富了地图文创产品类型。他透露,目前,“地图+文创”成为了市场受欢迎程度较高的选题类型,具有地理特色、成系列的地理文创产品也是一大亮点。

  高校出版社方阵:回归初心 ,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

  高校出版社,是出版川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军、总编辑邱小平,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周涛、副社长谢忠明,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建琼、总编辑阳晓,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冯卫东、总编辑曾召友,也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出版理念。

  周涛提到,他们努力回归到大学社的出版初心,“就是为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大学出版社的初心。因此,借助振兴四川出版之机,我社已经明确了坚定立足教育出版大方向,充分利用电子科大相关优势学科和先进技术,打造具备“电子信息+”和融媒体数字出版特色的优质教材、专著及相关市场类图书的发展思路。”

  王军也提到,他们正努力“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工作。重点关注精准医学、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相关学科成果;不断提高教材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提升教材品质。依托四川大学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策划推出“明远星辰文库”,遴选一批优秀的校园文学作品、科幻文学作品、科普作品支持出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冯卫东则透露他们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五个支撑带”的研究学术成果的出版。

来源:出版商务网2020年12月25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