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中国城市规划”推出方圆阁荐书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出三期),精心遴选其行业内部34本深具影响力的优秀著作,与读者共赴一场阅读盛宴。这34本著作分别来自商务印书馆、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城市规划领域的品牌出版社,均可谓“出身名门”。东南大学出版社共有7种图书荣列其中:《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杨宇振,重庆大学)、《中国城市区域管治重构:国家·市场·社会》(罗小龙,南京大学;沈建法,香港大学;顾朝林,清华大学)、《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张京祥,南京大学;罗震东,南京大学)、《城市设计(第3版)》(王建国,东南大学)、《城市更新》(阳建强,东南大学)、《演变与再生: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老城更新》(孙世界,东南大学)、《西欧城市更新》(阳建强,东南大学),采撷而出,与君共赏。
 《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 订购
由杨宇振教授所著的《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基于对当代中国城乡空间生产的观察、分析和研究,首先结合历史与空间维度,讨论全球化格局中的权力、资本与城镇化的关系以及城市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等;然后在第二部分剖析和研究中国城市美化运动、大学城、工业旧址、历史街区、世博会等空间现象,讨论空间现象背后的空间生产机制;最后,在第三部分从对“公共空间”的论述出发,阐述和分析资本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多维度的场市设计,论述多元空间属性对于城市设计的影响。
 《中国城市区域管治重构:国家·市场·社会》 订购
由罗小龙、沈建法、顾朝林等专家学者编著的《中国城市区域管治重构:国家 •市场•社会》是对城市区域管治研究成果的汇编,内容包括政府的转型、市场的成熟以及社会力量的崛起对城市区域管治的影响,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视角解析中国城市区域管治重构。
 《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 订购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相应对城乡规划思潮的产生与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张京祥、罗震东所著的《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一书将中国城乡规划思潮的演进置于这一宏大背景中予以研究,以重大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为序,将1949年以来中国的总体发展划分为5个时期,分别阐述了这些时期中城乡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价值取向、主要的规划思潮等等,并试图给予这些城乡规划思潮以历史性的客观评价。
 《城市设计(第3版)》 订购
由王建国院士所著的《城市设计》前两版通过大量的实证案例为实用操作提供了参考性。第三版结合设计实践和规划理念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实施管理、设计教育、安全性设计、设计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增补和充实。全书具有丰富的一手资料,在图文并茂的同时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设计方法可操作的重要性。
 《城市更新》 订购
自城市诞生之日起,城市更新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由阳建强教授所著的《城市更新》针对当今城市更新的现状和问题,在考察与剖析了西欧和中国城市更新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出现的重要思想及其采取的相应更新政策与措施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更新的基础理论、内在机制与特征属性,研究了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与类型模式,并提出了城市更新综合系统规划的目标原则、体系框架和编制方法,最后对城市更新管理机构、金融结构、公众参与以及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对进一步认识城市更新的客观规律,把握当代城市更新的进程状况和发展趋向,以及指导城市更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演变与再生: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老城更新》 订购
由孙世界等专家学者所著的《演变与再生: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老城更新》 一书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老城的更新过程,梳理了南京城市更新的发展阶段,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更新项目空间分布、更新模式等方面对南京老城各类空间的更新过程以及更新政策策的演变进行综述。本书还聚焦于南京老城各种空间更新类型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剖析,探讨老城更新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为丰富和完善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做出贡献。
 《西欧城市更新》 订购
《西欧城市更新》一书是阳建强教授在对西欧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编著而成的。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欧城市更新的现状、特征及趋向。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西欧城市更新的发展与特征”,简要介绍了欧洲的城市化规模和欧洲城市的总体情况,考察与剖析了西欧城市更新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出现的重要思想及其相应采取的更新政策与措施。下篇为 “西欧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以巴黎、伦敦、柏林、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更新政策以及主要的更新规划实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
来源:东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