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大学博物馆参观“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典范”,详细了解人民大学的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并对人民大学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联合党支部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扎实将讲话精神有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果,经与学校博物馆联系,于6月1日晚20:00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腾讯会议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云参观“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典范”。
人大博物馆副馆长刘春荣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讲解员,带领出版联合党支部的同志们全面梳理了本次展览的布展背景、布展思路、展览主要内容,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来人大博物馆参观考察的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首先,刘春荣老师对出版社在此次新校史布展中所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然后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时重点强调的一段话:“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随后,又带领大家重温了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着重回顾了总书记提及的“在我国人民社科领域独树一帜”以及“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两点重要指示。

接下来,刘春荣老师根据学校的历史沿革,概括介绍了从陕北公学(1937—1939)到华北联合大学(1939—1948)、华北大学(1948—1949),再到中国人民大学(1950—2011)的不凡变迁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大学从诞生至今的光荣传统和鲜红底色。




之后,刘春荣老师对新时代以来(2012-2022)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做了重点介绍,从人民大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双一流”建设成绩斐然、人民教育家引领教师队伍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几个纬度全面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情况与教学科研成果。




本次展览活动最后,出版联合党支部党员、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表示,整个展览主线清晰,史料翔实,同时做了很多新的史料补充,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对博物馆为展览的筹备工作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出版联合党支部党员、出版社党委刘志书记表示,本次展览立意高远,参观收获很大,下一步出版社要进一步组织员工加强对校史的学习,让出版社员工了解人大、热爱人大,让出版社为人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览结束后,出版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分子在党支部微信学习群,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了热烈的心得交流。
支部书记王宏霞
今晚云端听了博物馆副馆长刘春荣老师对校史典范展所作的精彩讲解,让我学习收获很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让我对人民大学的历史变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创建之初就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中国人民大学走过的这段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缩影。我们要在新时代传承好这一红色基因,将人民大学的红色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人文社科领域独树一帜,建设了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双一流建设成果斐然。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人民大学的独特优势,在高等教育事业中阔步前进,高擎“六面旗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人大智慧、作出人大贡献、奉献人大力量,更好地发挥总书记指出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作用。作为人民大学的一份子,我们出版工作者要立足本职,与学校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一道,做好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出版,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让红色血脉生生不息赓续绵延。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学校教学科研的出版支撑和服务工作,协同人大学者一同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奉献更多、更优质、更厚重的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学术研究成果。
预备党员明玥平
今天我们党支部通过“云参观”的形式,跟随博物馆刘春荣老师的带领和讲解,参观和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从1937年陕北公学诞生至今发展的历史沿革,了解了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突破性建设和发展的内容,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人民大学的奋斗史和发展历程。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与生俱来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建校85年来,涌现出众多学术泰斗,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了磅礴伟力。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学子寄予了殷切希望。“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们重任在肩。出版社在为学校教师做好教学及学术成果出版的上,要与时俱进,将更优秀的理论著作及通俗读物带给广大读者。从选材、编校、出版等各个环节都浸润着出版社全体工作者的至诚之心。伴随着国家科技水平阔步向前,出版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业务转型、新技术崛起等问题不断冲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出版模式。在保障学校教学任务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要领会好党和国家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寻找突破口再创辉煌是新时代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的内容。
入党积极分子王喆
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博物馆增添了相关的内容,但是现在正处于疫情期间,无法进入学校博物馆进行沉浸式参观,非常遗憾,于是我们只能通过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典范”第二期云参观活动对博物馆进行线上浏览。听完了刘春荣老师的讲解,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出版人要承担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提法,把为谁培养人放在了第一位,这显示了人民大学的独特地位。而要顺利达成培养人这个使命,出版社重任在肩。
我1997年进入人民大学学习,2001年进入人大出版社工作,可以说从没离开过人民大学,到现在已经是2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与校史办合作,编辑校史丛书;与校办合作,编辑校庆丛书;与各学院老师合作,编辑各种学术著作和教材。可以说,我已经深深融入了培养人这个使命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说,这也是我作为出版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在。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为学校多出书出好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组织委员廖斌
因为疫情,我们不能去展馆,只能通过“云参观”的形式参加题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典范”校史展,在博物馆刘老师的讲解引领下,我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时刻,再次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作为一名在人民大学工作的党员,要深入学习和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以赓续学校红色血脉为己任,一定要把学校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作为出版工作者,在本职工作中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为出版社“独树一帜”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独树一帜”的“双一流”建设,“奋力奔跑”,跑出自己最好成绩。
党员刘志斌
通过刘老师精彩的线上讲解,我们了解了人大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珍贵的照片、资料等,反映了中国人民大学自1937年前身陕北公学发展至今的历史。通过回顾历史,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学校从最初的陕北公学一直到当前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面旗帜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考察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作为出版社的一名员工,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配合学校深入发掘、整理、出版、宣传中国共产党创办大学、培育人才的故事,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同时,我社的很多出版物都是高校教材,因此我们更应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开展出版工作,为培育高等教育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中国人民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纪检委员陈松涛
今天晚上出版联合支部通过“云参观”的方式聆听了刘春荣老师对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的宣讲,之前我对人民大学的校史也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背后的很多故事。通过这次线上的参观,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学校的现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学校的未来更是有了更多的期盼。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对人民大学前身的褒赞,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今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是人民大学历史的新的里程碑,体现了党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人民大学的信任和支持。今年即将迎来建校85周年的庆典,作为人民大学的一分子,我们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牢记使命,争取为学校的“独树一帜”的双一流高校建设添砖加瓦,把“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口号喊得响亮、做得到位。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