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莱作为积极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不但他的优美的抒情诗和充满战斗性的政治诗为中国新诗创作树立了榜样,他的青春澎湃、浪漫天真以及不见容于英国主流社会的无神论、无政府、反叛与博爱的精神,都重重刺激了在封建传统毒害下精神麻痹、沉沉昏睡的中国青年男女,雪莱精神就像春天里的一阵飓风,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青年。雪莱思想所具有的多元性使他在中国被译介的身份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雪莱思想中革命性的一面大放异彩,雪莱译介依然达到繁荣时期。纵观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史,无论是启蒙还是救亡、个性解放还是共产理想,恋爱自由还是反抗专制,雪莱始终是中国青年的精神导师。
《雪莱在中国(1905—1966)》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包罗万象式地评述了雪莱在中国的全面译介及其影响,充分显现了中国人对雪莱的理解是全面的、完整的、有深度的。
本次对谈,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和本书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张静副教授通过讲述雪莱生平和译介中那些好玩和有趣的侧面,更加透彻地理解雪莱的精神气质,同时将读者带上相关学术问题的前沿阵地。
01 活动信息
直播主题:一代国人的浪漫偶像——《雪莱在中国(1905—1966)》新书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03月19日14:00—16:00
主讲嘉宾:陈思和 张静
主办方:北京大学出版社
承办方:北大博雅讲坛(第498期)
战略合作:百家号、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网易公开课、喜马、搜狐、微信读书、腾讯视频
 扫描二维码收看直播
02 特约嘉宾
 陈思和
陈思和,1954年生,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陈思和文集》(7卷本)、《陈思和自选集》《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巴金研究论稿》《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和系列编年文集等20多种;另主编有大学通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著名人文丛书“火凤凰”等。
 张静
张静,1977年12月生于河北保定。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2012年)、清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2006年)、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2000年)。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英国剑桥大学、辅仁大学比研所访问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20世纪中国诗歌翻译以及中外文学关系。
03 主题图书
 《雪莱在中国(1905—1966)》 订购
《雪莱在中国(1905—1966)》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研究雪莱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但并完全不拘泥于文学史中的历史分期,而是从1905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刊载的雪莱画像为起点,重点讨论雪莱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译介者中所突出的特质以及呈现的观点,以此考察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之关系。书稿将时间下限设定1966年,全面的展现这位革命浪漫主义的经典诗人在新中国的译介、接受与效仿,进而力图反映出在特定时期内中国文学对于浪漫主义及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