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17日,在由上海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大家话‘海派’——《海派》分享暨签售”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王汝刚、上海市收藏与鉴赏家协会副会长王金声、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畅聊海派故事,分享海派感悟。
四位嘉宾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阅历,从不同角度与大家分享《海派》中的故事,让大家感受不一样的海派。
近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大家、《海派》主编陈子善与观众分享了《海派》丛刊宗旨以及《海派(第三辑)》的成书过程。书中周全平《追忆A11与B22》一文手稿即由陈子善提供,该文是创造社“小伙计”周全平对创造社旧址三德里A11和B22的回忆记录,这或许是关于A11和B22的唯一的文字描述。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在活动现场与读者热烈互动,分享老一辈艺术家的从艺经历,回忆与滑稽戏大家绿杨相识30多年的点滴。书中收录了《百年绿杨》长文,文字流畅质朴,情意真切,一定程度上也是早期滑稽剧团变迁的一个缩影。
上海名人墨迹收藏大家王金声与大家分享了对刘海粟的富春江系列画作进行梳理和考证的过程。《海派(第三辑)》封面即为《富春江严濑秋色》刘海粟作于1956年,澹简斋藏。
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则与大家分享了巴金的日常生活,他与家人、朋友“吃饭”往事若干。书中《巴金的“吃饭”往事(下)》一文从巴金日记中的饮食方面入手,展示巴金的日常“吃饭”点滴。
活动现场还送出独家限量大礼——刘海粟作品《富春江严濑秋色》(即《海派》第3辑封面图)原版原尺寸复刻品,附加值拉满。另有机会获赠神秘文创产品,嗲得伐得了!
提及《海派》丛刊的诞生,四位名家与主持人上海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黄晓彦深切缅怀丛刊主编张伟先生的交往,并深情回顾了与这位海派文献研究大家的交往点滴。

活动签名现场场面火爆!
《海派》是对海派文化有感情、有研究、有情怀的一批人,用自己的心血打造的一个丛刊,这也是张伟、陈子善老师主编这份刊物一个很重要的初衷。在每一个看似很小的题目里,都能挖掘出可能被忽略的历史上的空白点。《海派》丛刊的创作者,正是从海派历史中的这些断裂处出发,重构海派文化,重写海派历史,这恰恰是这份刊物所起到的连接现实和历史的重要作用。
 《海派(第三辑)》 订购
秉承《海派》丛刊宗旨,内容立足近代上海开埠以来,以上海为中心并覆盖江南一带,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要求原创、雅俗共赏,对某专题有独到见解。《海派》第3辑特色鲜明,亮点如下:
一、纪念《海派》主编张伟先生
张伟于2023年初因病逝世。特稿收录张伟遗作《1925:半淞园画友合影照之谜》,详述其解开半淞园画友合影照之谜的来龙去脉;先生哲嗣张舒萌《翻开尘封的历史》一文,讲述发现其父遗作过程。另辟“纪念张伟先生”专栏,通过各界友朋回顾与先生交往的点滴,真实再现海派文化研究大家的音容笑貌与学术涵养。
二、名家日记书信与口述实录
收录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日记、翻译家汝龙与诗人吴奔星的通信五件,京昆大师俞振飞口述与梅兰芳惺惺相惜、切磋合作的往事,黎锦晖遗孀梁惠芳倾情讲述与黎锦晖相知相伴共同走过的风雨三十年,均为第一手资料,让你眼前一亮,内容可读性强,文献价值大。
三、名家话题与人物丛谈
探讨出版大家张元济与海派神韵的继承和创造;披露巴金的“吃饭”往事;梳理考证刘海粟的富春山水创作;探究徐朗西在黄山西海门上演人体写生“大戏”的原委与影响;回顾滑稽戏艺术家绿杨的艺术人生;再现奇女子“金闺国士”周錬霞的生活轶事;描摹香港海派作家何行的“上海大亨”印象,感受不一样的名家风采。
四、文艺漫话亮点忆旧
披露关于创造社旧址的唯一文字记录;分析姚苏凤之所以成为民国“侦探小说第一人”的原因;考证庄学本与叶浅予的交游往事;考据展示小说林社《孽海花》的五个版本封面;挖掘徐霞村海派诗歌的艺术价值;解析关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的最新史料;一览美琪大戏院创始人何挺然的影院版图,再现昔日海派文艺精彩。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