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适逢中国科幻“双甲子”,从1904年荒江钓叟创作《月球殖民地小说》至今的一百二十年里,中国科幻文学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相关作品都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科幻文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相关作品不断涌现。但此前囿于欠缺学术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间的科幻创作实绩总是与各种既定标签捆绑,呈现出“雾里看花”之感。
而在新的文献资料与理论支持下,表现形式特殊的“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样貌逐渐清晰。它们根植中国文化土壤、描绘中国人物、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砥砺奋进的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当前被科技加持的现代生活。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承续开拓与时代脉络:“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研究(1949-1966)》一书。本书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本土特征与时代脉络研究》(20YJC751036)的最终成果。
本书以“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尽可能详尽的文献溯源中,尝试还原这一时段中国科幻的整体样貌,并梳理其在中国科幻发展史与中国科幻文化氛围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本书对夯实中国科幻文学史、推动中国科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将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讲座主题
“ 浅谈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
举办时间
5月28日14:30
参与嘉宾
肖汉,1991年生,四川广安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6-2019年师从吴岩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会委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荐选委员会副主席、世界儿童科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