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大学出版社如何参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3期)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大学出版社如何参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3期)
姜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6-30 13:59:57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3期
如果以2001年18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进入全国首批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验作为标志的话,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年。三年来,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了教材编写、出版和发行机制的巨大变化。由于教材市场在我国图书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家“教材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除了传统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继续在教材出版领域大显身手外,以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少儿出版社等为代表的一些地方出版社和以地图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为代表的专业出版社也积极投身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当然,这其中也闪现着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河北大学出版社等为代表的大学出版社的身影。那么,大学出版社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如何参与本次课程改革呢?
一、参与教科书的研制、编写、出版和发行
应该说,本次课程改革给包括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国内各家出版社提供了比较好的参与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中,代表国家意志、指导教学活动的政府指令性文件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教科书也由单一的品种变成了多个版本[即从所谓“一纲一本”变成了“一纲(标准)多本”。教科书的出版和发行不再由一家出版社垄断经营,这就给各家出版社参与教科书的研制、开发、编写和出版提供了可能,也为各出版社参与竞争提供了机会。三年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确实激发了各家出版社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为打破教科书出版领域的垄断,开展良性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仅有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不够的,大学出版社投身课程改革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学出版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大学里的专家资源优势,其次是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学科优势。本次课程改革中,一些大学尤其是一些重点师范大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宏观课程文件的制定到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绝大多数专家来自于各个大学,而这些专家对各个大学出版社来说可谓“近水楼台”,应该是各个大学出版社宝贵的资源,如何吸引这些课程专家,如何将他们的理念和研究成果通过教科书(或其他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教师,就是各个大学出版社需要积极与专家沟通并争取实现的事情。其次,大学出版社自身也有着自己的学科优势,各个大学出版社编辑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程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也为大学出版社参与相关教科书的研制、出版奠定了基础。教科书的研制、编写和出版与其他图书(包括大学教材)有比较大的差异,需要教材编辑与主编、编写者、教材的使用者(如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甚至教科书的美术制作者进行“对话”,这样,才能真正将新的课程理念、将编者的编写意图落实到位,才能出版一套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当然各个大学出版社也要根据本社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参与开发相关学科的课程教材,毕竟,开发、出版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对每一个大学出版社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情,不是一笔小投入,量力而行、重点突破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方面一些大学出版社已经做出榜样,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除了出版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之外,其中学数学教材、中学历史教材在国内教材市场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学数学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材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在全国的教材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二、在教科书进入实验区后发挥自己的优势,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教科书也应该算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商品,从它进入实验区开始,出版社的售后服务就开始了。售后服务首先体现在对教师的培训上。本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针对过去“教学大纲”规定过细过死和教材“繁、难、偏、旧”的诟病,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与过去的区别在哪里,如何贯彻实施?再比如在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科学探究”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如何组织和开展探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这些都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部也规定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培训不上岗”。在实际中,如何对实验区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采用怎样的内容和方式也成了各个版本教材和各个出版社比拼售后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大学出版社在这个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大学里得天独厚的专家资源和先进而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可以对实验区教师进行从课程改革理论到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全方位的指导与培训。
售后服务还体现在如何吸引实验区教师参与教材的研究上。大学里良好的科研氛围将会通过大学出版社影响到教材实验区的广大教师,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内容、形式都是新的,从新的课程标准到新的实验教材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这给参与实验的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埋头教学的习惯,而应该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教学设计等写出来进行交流。大学出版社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比如与校内一些系所联合设立相关的课题并下发到各个实验区,可能的话给予适当的课题经费支持,以吸引实验区教师和教研人员真正投入到教材的研究中来。这对维护教材、培养广大教师对教材的亲近感,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三、在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上大有作为
对那些未能抓住机遇、在教科书领域参与不多的大学出版社来说,本次课程改革也提供了相当多的机会,这就是在开发课程资源上大展身手。这里的课程资源绝不等同于过去的练习册、同步训练等,新课程下的课程资源可以笼统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大类。
从教师用书方面来说,从宏观的课程改革精神的宣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到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等都是目前一线教师所急需的。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理念宣讲到位、教师理解透彻才能指导广大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而许多教师习惯于长期稳定不变的模式,或不学习、不思进取,或只习惯于对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导,在实际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教师对示范课非常热衷而对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学习异常冷淡的现象,殊不知“授人以鱼”定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这种现实状况也对大学出版社提出了挑战,如何才能策划出版一些融理论提高与具体实践指导为一体的高质量的教师培训用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新教学实践丛书” 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表率,以其生物分册为例,就从“上篇 理论篇”“下篇 实践篇”对新课程下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而且到位的指导。
从学生用书的角度来说,目前充斥市场的仍是以同步训练等为主的题海型教学辅助用书,这些教辅用书从指导思想到题目设计可以说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格格不入。考试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改进等多方面的作用,考试评价制度和方式的改革应该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改革成功与否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决定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新的课程改革在继续重视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继续重视纸笔测验方式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比如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等等,如果对一个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学生仍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价,势必有极大偏差,并有可能极大打击其积极性。我们的策划编辑必须跳出以前的框框套套,以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和学生新的需求为出发点来策划我们的教辅选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本版教科书配套的“伴你学”系列在这个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再者,新课程改革也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广大教师和学生也非常需要一些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课件、多媒体、学具等课程资源。
综合以上来看,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际上是给我们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较好的机遇,只要你有想法、有实力,从教科书、教师培训到相关课程资源都有大学出版社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当然,新的课程改革在给大学出版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学出版社自身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出版集团(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集团等)陆续加入了教材出版行列,竞争愈发激烈,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竞争手段,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等均处于劣势,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是摆在大学出版社面前的一道难题。(2)优势的相对性。前面所提到的大学出版社的优势也是相对的,以专家资源为例,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学出版社的工作如果不到位,本校专家“肥水流到外人田”的现象也是会发生的,如何让课程专家(最起码本校的)对自己大学的出版社产生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也是大学出版社需要努力的。(3)经验相对不足。与专业化的教材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推广等方面的经验还相对不足,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人员虽然专业背景不错,但是对中小学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很不够,市场营销人员更是对如何开拓教材市场一头雾水;(4)体制的弊端。我国的教材印制和发行一直采用“租型”的方式,教材出版单位从租型单位只能获得少得可怜的租型费,这在全国使用同一套教材的垄断经营时代还说得过去,而在教材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方式对教材出版单位开发新教材、提升新教材的质量和扩大再生产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已经严重挫伤了包括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各个教材出版单位的积极性。(5)经费投入巨大。本次课程改革从教材的研制、编写、出版到对教师的培训等都需要比较大的经费投入,这对家底本就不够厚实的大学出版社来说是最为艰难的……
所以,大学出版社在满怀一腔热情投身课程改革的时候还需要冷静思考,想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掂量好自己的钱袋子,选择好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突破的重点。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学出版社迟早要走上企业化的道路,这条企业化的道路如何走,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答案也许见仁见智。但是我认为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际上给我们的大学出版社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总体来看,这些困难与本次课程改革带给大学出版社的机遇相比还是可以接受的,是通过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克服的。积极参与第八次课程改革对大学出版社调整图书结构,确定战略发展方向,积极应对文化体制改革不失为一条上好的途径。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陶艺军)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3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