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主题:前茅、中权、后劲与论文写作
主讲人:张高评(台湾成功大学名誉教授)
主持人:姚蓉(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时间:6月14日 9:00~12:00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文学院306会议室
相关阅读
《论文写作演绎》 订购
文章之道与论文写作张高评
我在读硕士和博士的时候非常幸运,受教于两位老师:一位是历史学博士周虎林教授,一位则是文学博士黄永武教授。这两位老师,教学都很精彩,与众不同的是注重方法学的传授,周教授开授史学方法,黄教授指点诗歌鉴赏方法。任何人掌握技术方法,运用工具之学,由于有门可入,有法可学,方便照样操作,效果较容易立竿见影。受教于两位老师的启发与影响,我也一直讲究研究方法。
论文,侧重知性理性语言的表述,讲究逻辑推衍,举证论说。就文学之属性而言,较接近论说文或议论文。既然是辞章学的一环,论文写作也就与文章作法相去不远。东汉王充《论衡》之《正说篇》称:“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篇则章句之大者也。谓篇有所法,是谓章句复有所法也”(《论衡》卷二十八《正说篇》)。文学的字、句、章、篇,犹数学的点、线、面、体,如何规划与设计,其中自有方法与要领。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中《论体》说作文之道,述说较全面。可供论文写作之标题拟定、背景撰写、段落分立、章节离合等参考与借镜。如云:“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亟将用心,不可偏执。何者?篇章之内,事义甚弘,虽一言或通,而众理须会。若得于此而失于彼,合于初而离于末,虽言之丽,固无所用之。故将发思之时,先须惟诸事物,合于此者。既得所求,然后定其体分。必使一篇之内,文义得成;一章之间,事理可结。通人用思,方得为之。大略而论:建其首,则思下辞而可承;陈其末,则寻上义不相犯;举其中,则先后须相附依,此其大指也”(《文镜秘府论》南卷《论体》)。
《文镜秘府论》说作文之道,强调“构思为先”;事义之会通,必须关注彼此、得失之间,以及初末、离合之际。论文写作,亦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分配:一切文献征引、诠释解读、创造发明,外文绮交,内义脉注,亦多聚焦于“问题意识”。《文镜秘府论》再提示,“将发思之时,先须惟诸事物”,亦是系统思维、通盘考虑的策略。简言之,一篇之内,一章之间,必须“行不越思”。详言之,作文之道:建首,则思下;陈末,则寻上;举中,则先后相附依。前乎此者,《文心雕龙·章句》已言:“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就论文写作而言,叙论,犹建首;结论,即陈末;其他第二、三、四、五章,则为举中之正文。首、中、末之间,下辞上义必须首尾贯穿,行文与观点应该相承而不相犯。详见本书各章所论,不赘。
作文之道,前茅、中权,必须关顾后劲;终篇,则当寻上、瞻前。此与彼,可否得失之间,始与终,离合依违之际,宜如常山之蛇,首尾响应。论文写作亦然:启行之辞与中篇之意,绝笔之言与前句之旨,当如回龙顾祖,百川朝海,聚焦于核心论题与问题意识。这些概念,对于标题拟定、背景撰写、段落分立、章节离合之处理,尤其是表里精粗之商榷,与脉注绮交之讲究,自有启益。
(本文节选自张高评《论文写作演绎》第十一章相关部分,略加删润,标题为编辑拟定)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