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这里是江苏》新书发布会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主展馆举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这里是江苏》顾问胡阿祥受邀作主旨演讲。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张鹏,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旭辉以对谈形式共话江苏地方历史文脉,探寻江苏地方文化新表达。


发布会伊始,左健伟与张鹏一起为新书首发揭幕。《这里是江苏》一书是江苏首部省情教育通识读本,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历时2年多编纂完成。书中细致梳理江苏历史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鲜活呈现江苏厚重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出江苏发展新成就。
“《这里是江苏》,期待您的阅读 ”

胡阿祥以“《这里是江苏》,期待您的阅读”为主题,从“可读”“可赏”“可游”“可思”“可藏”等角度,生动介绍了《这里是江苏》如何集自然、人文、历史与现实于一体全面呈现美好的江苏、水韵的江苏和博大的江苏。

胡阿祥于开头直答读者的第一问题:“这是一册怎样的书?”他强调,本书极具普适性,它为机关干部认识江苏提供简明资料,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江苏提供基础信息,为宣传推广江苏提供基本素材,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权威教材。它是一本全景式江苏通识读本,翻阅本书,整个江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都能跳跃在你的指尖。
随后,胡阿祥以“如何可游”“如何可思”为例,带观众“沉浸式”走进江苏之美。
如何可游?“翻开《这里是江苏》,走读宁镇,可领略龙盘虎踞、南北贯通的金陵文化。走读苏锡常,感受聪颖灵慧、富于创新的吴文化。走读扬泰,体味清新优雅、视野开阔的维扬文化。走读徐淮宿,晓悟气势恢宏、尚武崇文的楚汉文化。走读通盐连,欣赏活力四射、充满开放意识的海洋文化,再加上江苏自然的‘上善若水’、人文的强富美高,便构成‘七彩纷呈’的美好江苏。”胡阿祥这样阐释江苏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图腾。他透露,为了行吟这样的美好江苏,本书也做了多重巧思处理,如“城市风采”每市开篇的诗词,以谢朓《入朝曲》展现南京的繁华,以杜荀鹤《送人游吴》折射苏州的江南情结,以刘邦《大风歌》凸显徐州的帝王豪迈……可谓匠心独运,充分凝聚了各别城市的文学意象。
如何可思?胡阿祥指出,水是江苏最鲜明的符号。文脉千秋在,江河万古流。作为江河湖海齐全的省份,江苏之名依水而得,江苏之人依水而生,江苏之城依水而兴,江苏发展依水得势,江苏文化依水扬名。江苏地域的根本,江苏风情的韵味,江苏人文的精神,与水相融,生生不息。
“这里是江苏,值得行走,值得阅读,值得思考。《这里是江苏》,期待您的耳读、眼读、脚读、心读。”胡阿祥说。
“《这里是江苏》,讲江苏人的故事 ”

对谈环节,左健伟、张鹏与杨旭辉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这里是江苏》的出版价值与意义。

左健伟谈及了为什么地方志办公室要编纂省情书,以及这本书有别于其他介绍江苏书籍的特色之处。他说:“江苏是全国著名的‘方志之乡’,编修地方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地方志办公室不断尝试新技术去完善记录形式,却独缺一本完整介绍江苏省情的书籍。《这里是江苏》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本书的内容具备权威性,也兼备实用性,是一本真正的江苏‘百科全书’。”

张鹏用3个关键词向大家介绍了《这里是江苏》。“第一,它是一个出版精品。无论是内容编撰还是装帧设计,本书都汇聚了大量专家学者及编辑的心血。第二,它是一个文化现象。本书既能带读者了解全貌江苏,也能成为带领全国地方志走向系统化的典范成果。第三,它是一个教育探索。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植于南京师范大学厚生育才、蜚声海外的基础,愿意把本书变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教育探索。”张鹏强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信心用这样一个出版精品助推这种文化现象,继而做一次成功的教育探索。”

杨旭辉从学术研究角度分享了对开发地情文化通俗读本的观点,他认为,出版《这里是江苏》这种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省情读本,有利于厚植家国情怀,能让江苏人、中国人,乃至世界的文化人士,对江苏的文化有系统了解,也能推动江苏真正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