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参评图书质量分析报告(第4期)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2004年度
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参评图书质量分析报告(第4期)
岳凤翔
2006-07-04 10:28:09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在教育部社政司指导下,按照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制定的《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办法》,历时半年,结果已经产生。共有86家出版社的235种图书榜上有名,其中101种图书获得优秀畅销书一等奖,134种图书获得优秀畅销书二等奖。这次评奖的参评图书共有377种,获奖率62.33%。
两年一度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既是对大学出版社图书出版成果的检阅,也是对大学出版社图书情况的考评和检查,从中可以看出进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无疑有助于各出版社进一步优化选题,提高图书质量,开发和创立品牌。
一、评审——严格标准、综合考评
这届优秀畅销书评奖的图书,是各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直属出版社2002至2003年度出版的,内容健康、品位高尚,编校、印装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印数达到相应要求的图书。参评图书中,包括社科类(含语言文学)、科技类(含农林医军事)、外语类图书;有教材、学术著作、教学辅助用书、工具书和社会读物。
作为协会最高奖项,“优秀畅销书”兼有“优秀”和“畅销”两重内涵。因此,优秀畅销书审评首先注重内容,把思想性、创新性作为首要因素,并对选题新颖、学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图书给予优先考虑;按内容、编校印装质量、销售量三项指标综合考评。获奖数量上不封顶、下不设底,严格按照大学版协《第六届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评奖办法》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其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的标准评选。
大学版协对这次评奖工作非常重视,组成了由协会领导、评审专家组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委员会首次聘请了中国版协副主席谢明清、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等大学版协之外的领导参加,这是大学版协为使评奖更加公平、公正,更具社会影响力而采取的积极举措。本次评奖还扩大了评审专家组的规模,聘请了11家在京大学出版社的24位离退休编审、副编审,兼顾各个学科门类,人数和涉及的出版社均比上届增加了一倍;制定了详细的《评奖办法》和《审读检查办法》,保证了评审的组织和程序的有序、公正。
图书评审经过了初审、复审、终审。初审在评审专家对每种图书内容、编校、印装质量审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两轮专家组会评、一轮专家组负责人会议重点审查。最后通过评审委员会的复审、终审,产生了结果。
二、进步——引人瞩目、令人欣喜
这届优秀畅销书评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年来全国大学出版社紧贴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需要和全社会需要,多出好书、出双效益书的成果。
图书选题进一步优化,结构更趋合理。在参评的377种图书中,教材、学术著作、工具书达300种(其中教材202种、学术著作81种、工具书17种),占79.6%;教辅书47种,占12.5%,还有一般读物30种。教材、学术著作、工具书所占比例,比上届的65.4%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在参评图书中,有许多思想性和可读性强,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编校质量好、装帧设计和印制精美,发行量大的书籍,不少还是国家项目、国家级重点教材,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在社科类图书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深刻、新颖,富有时代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展示了中国跨世纪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装帧精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财务分析》运用了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新颖科学的分析方法。在理工科方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值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电机的单片机控制》,反映了所在科技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有创意,很实用。还有一大批适合在校学生又适合社会公众阅读的高层次、高水平读物,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科学的历程》,是一部关于科技发展史的科普读物,内容引人入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镇游》介绍著名古镇,图文并茂,资料全,品位高;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广告策划创意学》论述与案例相结合,既实用又生动;外国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人人说英语》,分级面向各层次读者,内容丰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吸纳现代语言学、语法学新成果,科学、实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理论与实践》选题具有首创性,理论和实践并举。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和教学辅导读物也面貌一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王牌英语”丛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旅游教育出版社的《少儿科学三字经》、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系列丛书)》,内容积极、生动,适应中小学生阅读特点,装帧精美。
图书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的提高,体现了大学出版社按照国家《图书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对读者、社会认真负责的责任感和对品牌建设的追求。
三、问题——不容乐观、不能坐待
成绩和进步让我们欢欣,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在我国出版业飞速发展、图书出版数量快速增长的今天,图书质量就越发显得重要。各大学出版社选报的参评优秀畅销书的图书,质量应属上乘,可在参评的377种图书中,获奖率仅为62.33%,其余37.66%的图书未能获奖的原因主要是编校质量不合格,可见大学出版社的图书质量仍问题不少,亟待提高。
本届优秀畅销书奖参评图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内容方面的问题
本届优秀畅销书奖参评图书在内容上没有发现整体导向性、政治性错误和问题,但一些图书里还是有概念、表述、引用上的差错及整体内容陈旧等问题。
1.政治概念上的差错。有一本讲授现代政治学的教材,却只字未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于2000年,这本书是2001年7月出版的,2003年7月又再次印刷,如果2001年出版时因为此书写作在2000年前可以原谅,但2003年再版时仍未作出修订就说不过去了。其他一些书也有存在类似问题的。
2.引用经典上的差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组织了对马列经典著作的重新翻译,新译本对过去的译本作了修订,有些改动还较大,这一点作者和专业编辑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但我们的不少思想政治方面的教材、学术著作在引用这些经典著作时,往往还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版本。
3.观点及其表述上的问题。如一本青年教育的书中教导学生:“如果一个人自身生活的频率很难与社会发展的频率同步,那么,不仅不能领先时代,恐怕连生存都是困难的。”“自身生活的频率”指什么?能或者可能要求一般人都“领先时代”吗?出发点可能不错,但表述显然不准确。再有一本书中翻译作品里的一句话:“‘我太感性了,以至根本没有鉴赏力’,森达斯宣称,‘我对任何事物都有鉴赏力。’”前后矛盾,译文表达不准确。
4.内容陈旧。有一本电脑培训的书,还在讲Windows97文件系统,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不知谁还会买。一本讲现代物流管理的书,已是2002年9月第三次印刷了,里面还在说我国“入世步伐在加快”,难道不知我国早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内容拼凑、杂乱无章。这主要表现在个别多人合著的书中。如有本计算机的书,各章节逻辑关系不清晰,杂乱无序;有一本“高举光辉旗帜”的青少年读物,章节之间内容相互重复,一些章节之间缺乏必然联系。这些书显然没有经过主编统稿和负责任的编辑加工。
(二)图书文字方面的差错
编校涉及图书的内容、结构、文字、语法、标点符号、版式乃至装帧等多方面,其正误、优劣直接影响到书的质量。这里侧重谈的是文字、语法、标点符号方面的问题。在这次参评图书的各种差错中,文字差错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可以说大部分书中都有。
1.错别字
分析起来,错别字的出现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有的是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现代汉语现行用字规范。如“像”“象”、“帐”“账”、“做”“作”、“即”“既”、“的”“地”“得”不分;“制定”“制订”、“他们”“它们”、“交代”“交待”、“备感”“倍感”混用;“成份(分)”[括号里为正字,下同]、“座(坐)落”、“勾(沟)通”、“互连(联)网”的误用。
有的显然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如“装祯(帧)”、“淹(腌)制”、“外藉(籍)”、“掂(踮)着脚”,“论(领)域”、“婚烟(姻)”、“领士(土)”、“倾注了大量经历(精力)”、“他山之后(石),可以攻玉”、“对越滋味(自卫)反击战”。后面几处错得让人好笑,也让书显得不够严肃。
还有的可能就是编校者的学识、水平问题了。如“凭轩涕泪(泗)流”(古诗句)、“骆驿
(络绎)不绝”(成语)、“白云苍驹(狗)”(成语)、“附(驸)马”(古称皇帝的女
婿)、“青海省南(西)宁市”。
也许有人觉得几个错别字不影响大局,但我们书里出现的这些错别字还就是“影响大局”的:“返老不(还)童”,又要返老、又不还童,自相矛盾;“实事求实(是)”,这是一个政治术语,用字应该准确;有本医药书在讲得一种病期间要“避免急躁情绪”时,却丢掉了“避免”二字,病人照此去做,病情只能加重。
2.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即遣词造句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或逻辑混乱,或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赘余……反映在语句表情达意的功能上则是语难表情、词不达意。
一本书中这样写道:“目前,一批在国内教育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已崭露头角。”“有一定知名度”,当早已露了头角,可又说是“目前”,逻辑混乱。还有一本党课教材里说“争取申请入党的前提条件是……”入党的“争取”和“申请”,两个词的意思重复,用一个就可以了。
搭配不当的,如:“彭德怀……被错误地列为‘反党集团’。”一个人怎么列为集团?似应改为:“彭德怀……被错误地列为‘反党集团’的头目。”还有语序不当的,如:“以上只是论及的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读起来别扭,应将“只是”与“论及”调换一下位置,改为“以上论及的只是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
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残缺多为缺少了主语。一本艺术教材讲到刺绣的分类时说:“从刺绣的加工工艺可分为……”这样说就使句子缺少了主语,应该改为“刺绣从加工工艺可分为……”。成分赘余的,像:“还不仅止于此。”在这个句子里,“仅”和“止”只需要一个。一本专门讲语言的教材,同一页中有这样两句话:“用还是不用手”,“不要还是要凭借”,都是存在赘余的语病,读起来很拗口。把它们精简为“用不用手”,“要不要凭借”,简洁明白。
3.标点符号差错
标点符号的误用也常常会影响到意思的表达,甚至“害意”。这次审读参评图书发现的普遍问题,一是在译名中该加间隔号而未加,如“凡高”、“比尔盖茨”,应为“凡•高”、“比尔•盖茨”。二是书名号、引号混用,如“《七一》讲话”、“作者在他的‘美学导论’中写到”,应作“‘七一’讲话”、“作者在他的《美学导论》中写到”。三是有些特定词语应该加引号却没有加,如“文化大革命”、“四清运动”。
因标点符号漏用、误用害意的如:“……可引起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丢掉了“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顿号,会让不熟悉的人以为“胃里有十二指肠”。还有关联句,像“一方面……。(,或;)另一方面……”“不但……。(,或;)而且……”关联句式上下半句组成一句话,中间不能用句号。
还有上引号、上书名号在行尾,下引号、下书名号甚至逗号、句号在行首,破折号、省略号断行等,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差错。
4.名词、术语差错
名词、术语,包括成语、人名、地名,用字应该准确、规范。如“浦(普)肯野细胞”、“血管梗塞(死)”,“形单只影(影只)”、“洪仁轩(玕)”、“蒲(普)救寺”。在一本教育学教材里,一个“哥斯达黎加”竟又衍生出“哥斯达利加”、“哥斯达里加”,是无知,还是随意?
(三)图书印制规范方面的问题
图书印制规范,包括书名页、扉页、版本记录页(俗称“版权页”)、封底、版式等,国家颁布有统一的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印制图书,应是对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起码要求。但在这次的参评图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图书没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做。
书名页包括封面和扉页,国家标准规定应含有书名(含副题)、作者名、出版者(出版单位)名,出版者名不能显示其所在地的还要注上地名。我们的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应加出版单位所在地的却多未加;书名、作者名看似不是问题,但也确有图书封面无作者,有的书名正副题因“艺术化”而难分伯仲。国家标准规定扉页应与封面内容一致,但我们不少图书是“封扉不一”。
版权页按规定应“提供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位于主书名页(扉页)的背面”,并具体规定了排列方式。但我们有的书是整体位置不对,版权页放在了全书正文之后;有的是排列格式不对,如“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的三个成分之间应空半行,回行应突出一个字,有些书没空行或没突出一个字,还有的采取了居中排的方式。标注书的开本尺寸,应在数字后都注明“毫米”字样,有的书却只注在后面一个数上,或者干脆一个不注。还有一些书的版权页缺少必要成分,如缺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出版或印刷月份。翻译出版的外版书,按规定应有版权登记号,否则不具备销售资格,我们有的书却没有,说重一些这就成了非法出版物。
封底的问题主要是条码、书号与定价两项内容的摆放。按规定,条码应放在封底的左下角,距左、下边缘各10毫米(误差3毫米),我们有的书印在了左上角或右下角;有的虽印在了左下角,却提高许多,将书号和定价放在了它的下面,都是不规范的。
特别要说的是版权页的“新登字”号。“新登字”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就已发文取消,但我们在审阅参评图书时还不时与它谋面。
书中的页码编排,正文页码应该一贯到底。有一本关于共青团的书分两大部分,第二部分页码竟又从1开始排。这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四、改进——提高认识、狠抓管理
近年来,图书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业内及全社会的关注。造成图书质量不如人意的原因可以说出许多,但最根本的还再于思想认识。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还是我们的出版者一定要深刻认识图书质量的重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其颁发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第一章第一条就明确写道:“出版社出版图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图书的社会效益和质量放在首位;也要深刻理解质量对图书品牌建设、出版社生存及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企业率先喊出了一句话:“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可以说,这句话对我们出版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要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对于图书质量,国家颁布有《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出版社在施行书稿的“三审制”、校对的“三校一读”;不少出版社还设立有专门的质检部或安排专人负责质检,制订有质量检查办法。但能否做好,关键还在于管理。有了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制度落实、人员尽职尽责。这样有制度、章法可依,编辑、校对、出版、终审层层把关,图书质量就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保障体系。
第三,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现在不少出版社编辑工作量大,有些编辑还去编非自己所学专业的书;一些出版社取消了专业校对人员,往往是编辑自校、互校,或请业余外校,这就很难把好图书的质量关。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指出:“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为确保图书质量,出版社设立校对科、室,有自己的专业校对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出版社还要从制度上保证专业图书由专业编辑来审稿加工;要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编辑、校对、出版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业务水平。
2004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图书质量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全国出版行业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质也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高素质出版队伍,推动我国出版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活动在今年举办,检阅我们的图书,就显得更有意义。经过这次评奖,我们看到了成绩,发现了问题,相信全国大学出版社一定会总结经验,努力进取,奉献给社会更多图书精品。
(责任编辑金平)
来源:《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