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3月12日,今年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已斩获149.27亿人民币的全球票房,位居全球影史票房第六位。当日,厦门大学出版社闽韵讲坛第三期活动“神话涅槃·国漫新生——从《哪吒之魔童》系列看中国动画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设计重构”在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姬喆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并特邀两位学者和一位动画导演参与座谈,共同探讨中国动画的现状与未来。
活动开场前,观众们积极参与盖章打卡活动,两位动画专业的学生扮演着《哪吒之魔童闹海》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哪吒和敖丙,与大家互动合影,现场氛围热烈。

讲座环节,姬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从北影动画制片厂时期至今的国产动画发展历程和中国神话体系在国漫中的呈现。她以《哪吒之魔童》系列为例,从传统文化符号到角色表现力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哪吒如何凭借引人入胜的故事、独特的场景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受到观众的喜爱。此外,她还讲解了如何通过构建IP生态系统实现动画角色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国家重点扶持动画项目的情况。讲座尾声,姬老师为中国动画的未来送上美好的祝福。

随后,主持人邀请厦门理工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景福,副教授、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系系主任丁鹏以及原创动画导演周鋆懿加入座谈环节,四位嘉宾围绕国产动画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展开深入讨论。
座谈中,嘉宾们分享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如《大闹天宫》中运用戏剧里脸谱、场景等表达方式,展现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海》中运用粒子水墨画风描绘小女孩的梦境,通过简洁的画面呈现中华美学意境。嘉宾们提出,原创动画的发展之路充满挑战,面临着资金短缺、受众群体有限、创作难度高、推广困难等诸多难题。即便如此,仍有一批创作者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中国动画的未来不懈奋斗。

活动最后,线上线下的观众们参与到问答互动环节中,现场有一位动画班的同学讲述了自己对《哪吒2》的观后感,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动画创想。嘉宾们特别指出,毕业步入社会后进行原创动画创作将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在校期间的创作尤为珍贵,毕业作品往往是动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
本期闽韵讲坛通过讲座、座谈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融合的思想盛宴。四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不仅让观众们对中国动画有了系统且深入的认识,更为大家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诸多新思路。相信中国动画会在一批又一批有梦想、有才干的动画人手中接力,讲述更多生动的中国故事,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辉煌!





活动精彩图片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