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强化五种意识 实现五大转变——关于外研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 “十一五”规划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十一五”规划专栏
强化五种意识 实现五大转变——关于外研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 李朋义
2006-07-27 15:58:30 来源:《大学出版》2006.02
“十五”期间,外研社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码洋和利润大幅增长,发展理念日渐成熟,图书品质进一步提升,服务进一步改善,管理进一步强化,规模进一步扩张。过去五年,外研社的销售额每年增长都超过一个亿,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从2001年的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亿元,增幅达117%。总资产从2001年的1.9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2亿元,增长了320%。
“十五”期间,我社很好地完成了“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外研社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英文版)等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图书。五年来,我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国小学英语学习词典》、《中山英汉医学词典》和《国家地理科学探索》等53本图书获得“国家辞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国家奖项。应该说经过26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过去五年的积极探索和快速发展,外研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我社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日趋严峻,机遇稍纵即逝,加强对出版业中长期形势的分析和规划的研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利于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在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出版工作形势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外研社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这对于实现我社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期间,外研社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成为综合发展的教育服务提供商。要实现这一战略思路,必须强化五种意识,实现五大转变。
一、强化五种意识
当前,中国出版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关键发展阶段,出版产业格局酝酿着新的变动。这些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变化包括: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中国出版业的改革进程正在加快;中国加入WTO后,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通过各种方式逐步介入中国出版业,业内竞争更趋激烈;数字化技术发展和各种新出版手段应用使出版产业越来越成为整个传媒产业的一部分,其边界日益模糊,由此带来出版理念的全面更新、产业再造的任务更为艰巨;教育改革和中小学教材的招标将影响教材市场格局,甚至导致重新洗牌,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可能使中国出版产业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并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必须具有以下五种意识。
1.发展意识
新的形势下,坚持发展是我社“十一五”工作的第一要务,关键是要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践一再表明,不发展不行,不科学地发展同样不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要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社又快又稳又好发展。又快又稳又好发展,首先要快,快是前提;关键在稳,稳是准则,重点在好,好是目的。“快”,就是要强调速度,坚持把发展作为我社所有工作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快速发展,继续扩大规模,增强总体实力,提高全社员工的生活水平;“稳”,就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保证出版方向的正确,保证出版质量,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好”,就是以转变增长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的,扎扎实实、稳步协调地发展,力争将我社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又快又稳又好发展要求我们走出一条速度较快、结构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2.机遇意识
在“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握战略机遇特征,适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抓住机遇。但是,机遇也有两重性,抓住了是机遇,抓不住就是危机。
机遇之所以是机遇,是因为它具有较多利于发展的大势。我们必须借“势”发力,乘“势”而作。机遇中还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性。机遇弹性很大,面对机遇必须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在过去26年时间里外研社抓住了三次大机遇,实现了三次大发展。第一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外研社的前辈们抓住了这个改革开放的机遇,及时地成立了外研社。第二次机遇是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非常关键的10年。中央提出进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外研社抓住机遇,得到了真正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第三次重要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文化体制改革、出版社转制的机遇。面对这一机遇,我们一定要开阔大视野,筹划大思路,把握大机遇,推动大发展。
3.精品意识
图书出版的精品意识,是指图书的选题、编辑、制作过程中做到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我们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出版知识含量多、思想含量深、信息含量高、原创性强的精品图书,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构成精品积聚优势。
4.创新意识
外研社要想屹立于中国出版业,甚至在世界出版业中有所为,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对各种出版物的版权加以控制。
提高我社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意识是所有创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把创新意识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创新精神”作为核心竞争力永远保持下去。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
色形成品牌优势和积聚优势,找到好的商业运行模式,一方面要求内容是创新的,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形式,使读者能够接受我们的出版内容。只有创新,才能使我社拥有汩汩不息的生命活力,不断地适应或者影响变革着的环境,永葆企业青春。创新是出版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
创新最主要的就是观念创新。面对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社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破除因循守旧、
墨守陈规的观念,破除“本位主义”的保守观念,破除“怕出头、怕冒尖”的陈旧观念;同时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观念,树立“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观念。
第二,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制度,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我们要按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多出自主创新成果的要求,积极解决出版过程中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要不断完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奖励政策,鼓励开创性工作,支持求实创新。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原则,努力营造支持探索、鼓励创新的良好工作环境。
第三,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推进英语和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各种出版物的版权和知识产权的控制力度。
5.人本意识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员工为本,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要聚精会神发现人才,殚精竭虑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树立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的观念。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决定着我社的兴衰成败。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社计划,以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优先培养一批精通出版业务、熟悉现代企业运营,具有把握市场、参与竞争能力的管理人才,并加快培养一批出版专业基础坚实、精通外语、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拔尖专业人才。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外是以客户为核心,以高质量的出版物满足读者的需要;对内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人才,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出版事业的发展。
二、实现五大转变
实现我社“十一五”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顺利完成以下五大转变。
1.由外语出版者向综合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由外语出版者向综合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我们不仅仅出版外语图书,我们还出版汉语辞书、对外汉语、国际文化、儿童读物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中文图书。我们不仅仅做出版,我们还将大力拓展培训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
2.由“编印发”生产模式向“产学研”生产模式转变
出版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是一个编印发的流程,而作为教育文化产业,它的生产流程将转化为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
3.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我国出版业的竞争已经由品种竞争、市场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阶段。在品牌竞争阶段,我们必须让我们的经营对象由产品转向品牌。
4.由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多媒体出版转变
信息技术和网络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虽然目前以传统介质为代表的传统图书、音像的发行仍在当今的出版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网络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进入到出版领域,这种发展趋势将日益加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积极应对,为从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多媒体出版转变做好准备。
5.由“内向型”出版向“内外双向型”出版转变
过去20年来,外研社引进了大批国外出版物,帮助中国人学习外语,为国人看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未来20年,外研社还要把中国出版推向世界,出版大量对外汉语图书,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亮开一扇窗。为此,外研社在2005年初制定了“对外汉语与文化出版战略规划”。“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由原来单一的由“内向型”出版向“内外双向型”出版转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十一五”发展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里我仅结合外研社规划谈了强化五种意识,实现五大转变的重要性。实际上,规划的制定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个好的规划制定之后,更重要的在于后续的落实与执行。我们一方面要研究确定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执行责任、工作机制和落实措施,将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员工,切实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监督考核和跟踪检查,保证“十一五”规划的严格执行。
来源:《大学出版》2006.02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