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 出版动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2025-07-04 09:44:35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29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虚拟教研室、“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陆卫明工作室)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受邀做主题发言。

  第一阶段的主题发言由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锐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李重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大模型+RAG+智能代理”技术体系的构建逻辑,并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思政云宝”数智平台在实现教学精准评估、校企协同育人与践行教育数字化战略方面取得的相关成就。

  第二阶段的主题发言由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兵教授主持。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勇教授剖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的六大现实困境;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布权教授从三个维度具体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思政课教育的赋能与异化;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海涛教授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问题为学理素养不足,并基于此提出三大实践路径;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乃云副教授聚焦认识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这一关键问题,具体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的理与路;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军教授提出人工智能赋能地方高校思政课需破解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建设为例展示其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实效;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红教授深入论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育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与机遇的背景下,如何立足“四个相统一”重建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能力;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杰教授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具体描绘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学的应然图景及实践遵循;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萍教授从教学模式、场景、评价的体系化重组层面提出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第三阶段的主题发言环节由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海涛教授主持。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月娥副教授提出人机协同需坚守“技术为工具,育人为目的”原则,推动思政课教师的三重角色转型与能力重塑;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赖全教授从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出发,反思了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边界和课程考核中的排除使用;西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津波教授从“艺术思政”双向互构的教育范式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艺术思政的思考与探索;郑州轻工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合国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多重机遇与风险并提出强化价值坚守以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政治工作教研室封静老师以《军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AI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经验;长安大学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王振宇副教授系统阐释了生成式AI赋能思政课的13项创新场景,同时指出需警惕风险症候;滨州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陈从显从情境、价值、技术维度阐述了AI重塑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生命教育的三重路径;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逸隆副研究员立足“新农科”战略背景,提出构建数智驱动·耕读铸魂·思政涵育三维融合体系,重塑具象化、情境化、特色化的中国农科思政教育范式;西安培华学院鲁文英老师提出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学创新与学科融合,需在拥抱技术变革中守护育人本质,构建人机协同新范式。

  会议最后,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海涛教授作总结发言。张海涛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指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他强调,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技术应用探索、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共同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新生态,切实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