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第十九届国际规划学会(IACP)年会规划教育特别会议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主题是“社会需求、人工智能与规划教育改革”,旨在探讨如何在多元高品质需求演进、人工智能推动行业变局的机遇和挑战下,实现规划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和技术方法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作为教育部首批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积极探索建设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资源,在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2024年度优秀团队评选中获得优秀专家团队、教材建设优秀团队、课程建设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
由虚拟教研室团队编写、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土空间规划丛书”分册《国土空间规划概论》在本次年会中举办了新书发布仪式。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年会嘉宾合影
发布仪式上,同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为民在致辞时表示,由吴志强院士领衔主编的“国土空间规划丛书”作为战略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汇聚了全国30多所高校的头部专家团队,精心构建了一个全学科知识框架,以全景式知识架构精铸学科基石。《国土空间规划概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丛书”的核心分册,立足“国土空间规划是什么”的本质追问,构建了涵盖概念、历史、体系、实施的全链条知识框架;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聚合了十几所高校与设计研究院的学界前沿智慧与行业实践经验,创新性地采用了“纸质教材+数字资源”融合出版模式,使教材既立足学术高地,更扎根规划实施的现场需求,成为规划教育人才培养的范本。
教材主编、虚拟教研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彭翀,教材编写协调人、虚拟教研室副秘书长张梦洁对教材主要内容、特色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感谢了吴志强院士、孙施文教授、黄亚平院长在教材策划、编写中的指导和支持,指出教材采用 “纸质+数字化” 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资源迭代,持续补充课程专家报告、实践素材等,具有动态更新的特性;以知识图谱为架构,让教材内容更体系化、结构化;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已在本科课程运行后根据学生反馈优化完善。同时指出,教材为虚拟教研室编写团队集体智慧成果,感谢编写团队在探索创新中的付出和教育情怀。
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吴卫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虚拟教研室带头人黄亚平与彭翀共同为新书揭幕。
 黄亚平、孙施文、吴卫东、彭翀(从左至右)为新书揭幕
彭翀、王勇和吴为民分别代表主编团队和同济大学出版社向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赠送了《国土空间规划概论》及“国土空间规划丛书”其他分册,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若曦,副教授林小如代表学院接受了赠书。现场专家针对未来教材课程建设计划及推广计划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吴为民代表同济大学出版社向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赠书
未来,同济大学出版社将联合虚拟教研室推动数字教材开发,打造“理论—实践—数字”三维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教育体系;通过出版和专题研讨活动,推动丛书成为学界业界对话平台,凝聚规划教育发展共识;面向广大读者,继续推出优质的国土空间规划教材,构建覆盖专业教育全谱系知识服务。


相关图书

《国土空间规划概论》(订购)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