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海洋和沙漠,四川具有中国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河谷、雪山、冰川等,造就了四川奇绝瑰丽的风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也使许多人心驰神往。
但绝大多数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徜徉于风景名胜中时,对其由来与精彩之处则不甚了然。
《中国国家地理》以十一年的时间,对四川盆地的考古发掘、地理地貌、风物人文做了一次持续的考察,发表文章50余篇30余万字,图片近300幅,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方面“寻找四川、发现四川”,对四川做了一个较全面的呈现。
《山河纪》由《中国国家地理》从中优中选优,重新加以编撰,进行风格的统合,更新文中涉及的知识点,使之全面优化升级,其中绝大部分的文章均由诸多川人,或者说长期生活在四川的人在四川生活与走访间凝练而成,深刻解读“四川在哪里”和“何以为四川”。
“贡嘎山是长江流域的最高峰,这座山峰与成都平原的相对高差达到了7000米,如此高落差的地貌,世所罕见,这也是自然赋予四川绝世景观的重要条件。当我们逐一开始欣赏四川的自然胜景时,可以从字里行间慢慢了解这些景观背后的‘故事’:有的来自大洋底部,有的形成于岩浆喷发,有的被古冰川塑形,有的是因为地震……每一种景观,都带着亿万年的时间记忆,都印证着一个古老的词汇:沧海桑田。”
“这里,曾经给穷途末路的杜甫三年多最温暖的时光,在某个春夏之交的早上,当诗人抬头仰望时,他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李太白留下诗文‘九天开出一成都’,而细雨骑驴前来的陆游留下‘二十里中香不断’的回忆。”
《山河纪》不止于地理科普,更是充满着诸多与四川人文历史的诗意勾连,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篇土地的深情书写,向广大读者介绍着四川各处迷人景致背后丰富而精彩的地球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7月12日周六下午3点,我们将邀请《山河纪》作者刘乾坤、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忠东、著名追峰人魏伟做客成都文轩BOOKS高新店,和大家一起以大自然之美解读四川,从山、水、人的关系来回答“四川在哪里”和“何以为四川”。
活动时间
2025年7月12日(周六)15:00
活动地点
文轩BOOKS(高新店)1F阶梯剧场 (成都高新区府城大道中段88号招商花园城1F)
活动嘉宾
 刘乾坤
《中国国家地理》资深编辑,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出版有《走遍中国· 重庆》《成都美食地理》《中国荥经·四川盆地的锦绣花园》《神龙峡》《走遍中国·四川》(与人合著)等著作、摄影集;曾主持“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大型科考摄影活动,并与李小波博士共同主编《发现四川》一书;策划主编《镜头下的经典之旅》等多种图书。现为“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总经理。
 李忠东
1971年生于四川雅安,现居成都,就职于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旅游地学专家,科普作家,长期从事旅游地质研究,常年行走于野外,主持完成上百个地质公园等景观地的调查,曾经担任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技术总监。一直试图用键盘和相机记录地球故事,一直努力用科学和人文精神解读自然。出版有《香巴拉之魂——秘境稻城》《大河奇峡》等作品,《中国国家地理》资深撰稿人,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2023年全国十大科普人物获得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典赞·科普中国”2023年度科普人物。
 魏伟
网名三晋与嘉绒,著名追峰人,常年致力于中国西部山峰的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实地探索考察,“在成都遥望雪山”联合创始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出版有个人作品《阿坝州高海拔山峰图录》《横断之西》。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与现场活动
相关图书

《山河纪:从地理看四川》(订购)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