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许江教授在全国两会上发出“建立基础性的艺术项目工具体系,便于初学入门、长学推进;与多样的功能空间相结合,贴近群众生活,并与中小学教学、文化创意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相融合,以养成工匠的上手养心的生活方式”的倡议。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以许江教授的重要倡议为指导思想和研发思路,依托中国美术学院专业教学体系,把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同时具备专业引领和示范性的高水平社会美育教材做为目标。经数年努力,精心打造出这套“社会美育新形态教材·青少年美育课程工具包”。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美育新形态教材·青少年美育课程工具包”的科学应用,帮助更多人在艺术学习与创作中受益,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拟举办“美心美育・社会美育新形态课程实践成果展”,并发起优秀案例征集。此举旨在搭建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交流与学习平台,充分发掘社会美育实践中的优秀样本,探索多元实践模式,树立典范,让高质量的美育资源惠及更多民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将和各位专家作者、一线美育工作者一道,以这套工具体系教材为载体,把艺术学习和真实的生活链接起来。通过一堂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美育工具包课程,共筑美心美育,为新时代的社会美育工作提供更大助力。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
一、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二、征集对象
1.组织单位:艺术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场馆、中小学、社区组织、创意产业园以及相关文化企业等;
2.个人:美育工作者、艺术与文化领域的从业者、热爱艺术的个人创作者等。
三、征集要求
本次征集的课程实践案例,主题与内容应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课程的设计应契合美育的内在需求和艺术学习的规律特点,教与学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习工具“上手养心”的特性。
以下是本次案例征集的相关具体要求:

1.实践场所
涵盖学校、社区文化中心、美术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线上虚拟空间等。无论是固定场地的长期美育课堂,还是灵活多变的户外临时美育据点,以能顺畅开展美育活动为准。
2.实践人群
面向不同年龄层次,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不同职业群体,如上班族、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力求让美育惠及各类人群。
3.实践形式
①常态化教学:将新形态美育课程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体系;
②普及性演说:以讲座、工作坊等形式,邀请专家现场演讲、互动交流;
③艺术类活动:开展艺术创作、手工制作、作品展览等艺术活动;
④沉浸式体验:结合AI等现代科技,让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美育;
⑤新媒体创新:利用线上直播、短视频教学等新媒体形式,适应时代发展。
4.实践内容
①课内创作: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会美育新形态课程”体系下的课内创作实践,如版画、纤维、雕塑、艺术鉴赏等。
②课外创作:在学习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会美育新形态课程”后,依据习得的理论知识、实操方法,运用课程配套的材料工具,进行课外延伸创作实践;也可自主研发社会美育类课程,并进行创作实践。
四、内容要求
1.组织单位集体实践
①案例文本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以报告形式阐述实践背景、目标、效果评估等。上传材料要求为 WORD 格式文档。
②每个案例需提交5-10张课堂照片,图片存储格式要求为PNG、JPG或JPEG格式。
③每个案例需提交相关的课堂视频,可手机拍摄,MP4或MOV格式,视频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 300M。
2.个人实践
提交课内实践作品1件和课外创作1件,鼓励创新展示实践案例,可提交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图文并茂的实践过程记录或制作H5页面、互动小程序等来多维度呈现实践成果。
五、案例推广
案例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专业评委从案例的艺术性、创新性、科学性、示范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并结合案例在社会美育方面的实际影响力,遴选出一批优秀案例。入选案例将获得以下展示与推广机会:
1.专题传播:在官方平台与主流媒体进行多渠道专题宣传报道。
2.展览展示:参与“美心美育·社会美育新形态课程实践成果展”展览。
3.作品出版:优选案例将编入《社会美育新形态课程实践成果展优秀作品集》,全国发行,并由各级图书馆及艺术单位收藏。
4.合作发展:优秀实践单位可参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组织的各类美育研讨活动、学术交流互动、文化创意项目合作等。
六、报名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成为社会美育新形态工具包课程学习中心成员;
2.登录账号提交新形态美育课程实践案例。
 扫码申请学习中心成员
七、学习中心介绍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教材用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设立“新形态美育课程工具包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学习中心”),充分发挥其服务枢纽作用,帮助用户科学应用工具包系列教材。同时,出版社将精心策划丰富的应用实践、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活动,赋予各学习中心应有的社会美誉与褒奖,助力其工作开展。
学习中心的类型:
1.机构型学习中心,依托专业艺术培训资源,一方面开设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基础艺术技能培训、进阶深造课程,另一方面组织学员参加各类艺术赛事、展览活动,全方位助力学员艺术成长;
2.社区型学习中心,旨在扎根基层社区,利用社区活动场地,方便周边居民随时参与,课程聚焦日常审美提升;
3.场馆型学习中心,诸如美术馆、博物馆,以馆内藏品或主营业务为特色,开展艺术鉴赏课程、展览等服务,提供临摹、讲解等学习环节;
4.线上云学习中心,可打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师资,通过直播、录播课,让学员随时随地开启艺术学习之旅,课程涵盖多门类艺术知识普及。
八、原创声明和著作权归属
投稿作品应为投稿人原创案例,参与此次活动的案例应不涉及抄袭、剽窃、著作权纠纷等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案例参评资格。凡投稿参与本次活动,即视为作者授权主办方在非营利性宣传推广、案例汇编、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对案例进行公益性使用。案例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九、咨询方式
官方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官方邮箱:center@caayouth.com
座机号码:0571-58972585 主办方机:0571-87200178 课程小助手:
扫码添加课程小助手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