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厦门大学出版社:闽韵讲坛“乡情国思——嘉庚建筑的楼名文化与名楼故事”主题活动在集美学村举行 - 出版动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
厦门大学出版社:闽韵讲坛“乡情国思——嘉庚建筑的楼名文化与名楼故事”主题活动在集美学村举行
2025-08-25 09:36:49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8月20日,由厦门大学出版社、闽韵讲坛FULink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组联合举办的闽韵讲坛“乡情国思——嘉庚建筑的楼名文化与名楼故事”主题活动在集美学村举行。

  活动邀请到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陈嘉庚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特约研究员,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厦门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廖永健作为分享嘉宾。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出版社胡欢主持,并于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微博平台同步直播,吸引线上线下观众共同参与。

门楼启程:触摸和平兴学的历史脉搏

  从集美学村巍峨门楼启程,廖永健老师立足这座1993年建成的“学问之门”,阐释“永久和平学村”称号与陈嘉庚教育救国初心的深刻联结。门楼两侧是著名的十里长堤和海潮发电站旧址,廖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并表示:“这些建筑都体现了陈嘉庚先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情系桑梓、移山填海的情怀。”

侨楼寻根:红砖廊柱间的赤子密码 

  跟随廖老师的脚步,第二站来到了具有南洋风情的南侨楼群——集美侨校。廖老师也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南侨楼群的建筑特色,红砖廊柱间斑驳的南洋印记,藏着华侨‘异乡打拼,反哺桑梓’的赤子密码。廖老师介绍道:在陈嘉庚先生的感召下,福建侨亲也纷纷创办和资助家乡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家群落”奇观。游览途中,他还拿出当年陈嘉庚亲自督建侨楼的旧照,与如今的校舍进行对比,与嘉庚先生完成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龙舟解码:亭台布局暗藏天地哲思 

  步行之间,廖老师带领大家抵达了第三站——龙舟池亭,廖永健老师讲述了嘉庚传承龙舟文化以及龙舟池亭设计规划的故事,并现场破除了“七星伴月”的误传:按照陈嘉庚的设想,是“池中建3个亭,四周岸上按建大小亭16个,各亭式样不一”。龙舟池亭的设计表达了陈嘉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更是彰显了陈嘉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双楼对话:地标建筑里的文明交融 

  随后,廖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最美中学——集美中学,在集美中学道南楼与南薰楼前,他为大家重点讲述了门厅彩绘灰塑:“燕尾脊是闽南魂,罗马柱为西洋骨,'穿西装,戴中冕'实为文化自信!”还为大家揭秘楼名深意——“道南”致敬北宋杨时“程门立雪”文脉南传故事;“南薰”取自虞舜《南风歌》,1959年落成时如飞机振翅,寄寓国泰民安。

故垒沉思:烽火砖石铸就民族脊梁 

  夕阳为延平楼镀上金晖,大家也抵达了此次旅程的终点——延平楼。廖老师开始讲述“延平故垒”石刻的故事:“这是嘉庚在1952年重建被炸毁的校舍时手书,八个字凝练勿忘历史、教育兴邦的赤诚。”从和平祈愿到兴学报国,从敢为人先到烽火担当,嘉庚精神已融入这片土地的基因。

  从门楼启程,走过侨校的温情,感受龙舟的激昂,惊叹于建筑的瑰丽,最终在这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故垒前沉思。嘉庚精神,就像这集美学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欣赏嘉庚建筑,领悟嘉庚精神,传承嘉庚文化。本期的《闽韵讲坛》以精巧的“读行“构思、精美的“沉浸”方式、精致的“直播”模式,向广大受众呈现一道“书香八闽,悦读四季”的文旅盛宴。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