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茶馆说起,成都的公共空间是如何形成的? 王笛《茶馆2》新书分享会
活动信息
嘉宾:王笛 王牧之 时间:2025年10月19日 (周日) 19:00 - 21:00 地点:成都远家 | 远书房(成都高新区盛华北路铁像寺水街二期116号3栋104商铺远家) 活动组织: 广西师大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 野梨树 远家·远书房
参与方式
扫码报名
 扫码立刻报名,活动凭票入场
活动介绍
成都人的一天,似乎总绕不开茶馆——竹椅错落、盖碗碰撞,这里不仅是喝茶歇脚的地方,更是无数人交换信息、联结情感的城市“公共客厅”。
历史学家王笛新书《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恰好以微观历史的视角,把成都茶馆从“日常场所”写成了“公共空间演变的活标本”,让我们看清:一间茶馆里,藏着一座城市公共生活的样本。
作者的笔下,不仅有对茶馆烟火气的描写,还深挖其背后的“公共属性”,用扎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事展现了诸多鲜活场景:早年间成都的老年协会,总把聚会选在茶馆,老人们围坐一桌,就着热茶交流养生心得、商议社区小事,茶馆成了老年人维系社交、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据点。以及“吃讲茶”“打围鼓”等,这些场景看似日常,却清晰勾勒出茶馆串联不同群体、承载多元公共功能的脉络,还原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形成与变迁,为理解当代公共空间提供历史参照。
一间茶馆如何成为公共空间的起点?10月19日晚19点,在成都远家・远书房,大学问·学术沙龙(第34期)邀请本书作者、著名历史学者王笛,与一筑一事创始人王牧之,围绕“从茶馆说起,公共空间是如何形成的?”展开对谈,结合书中细节,聊聊茶馆如何承载成都人的公共生活,也会探讨当代城市里公共空间的营造逻辑,解锁“从历史看当下”的独特视角。
嘉宾介绍
 王笛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学术代表作有《茶馆》《袍哥》等,历史非虚构作品有《中国记事(1912—1928)》《消失的古城》等。其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等奖项。
 王牧之 一筑一事创始人
活动图书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 订购 王笛 著
茶馆是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习惯在那里打麻将、掏耳朵、约会、看戏等。
本书为著名学者王笛新作,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成都的茶馆,探究大众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兴衰起伏,从而透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剧变。书中,作者将历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档案材料及田野调查,聚焦茶馆业主、顾客、艺人、掏耳匠等底层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们在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喜怒哀乐、命运抉择,从而展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的城市生活图景。通过本书,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及其逻辑,还可以从这些细节背后,重新触摸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理解当代中国的转型与变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