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京大学出版社活动预告|达姆罗什×陈永国:胡适、林语堂和我,何以成为比较文学学者?(10月20日19:00—21:30) - 在线直播活动预告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在线直播活动预告
北京大学出版社活动预告|达姆罗什×陈永国:胡适、林语堂和我,何以成为比较文学学者?(10月20日19:00—21:30)
2025-10-20 09:20:51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适、林语堂和我,何以成为比较文学学者?

  活动时间
  2025年10月20日(周一)19:00—21:30

  活动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立身轩二楼

  嘉宾
  [美]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曾任哈佛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永国,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


大卫·达姆罗什

  大卫·达姆罗什,哈佛大学厄内斯特·伯恩鲍姆比较文学讲席教授,曾任哈佛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他著述颇丰,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埋藏之书: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消失与重现》《什么是世界文学?》《如何阅读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过去与现在》《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等;主编的世界文学教材和原典选读有《朗文世界文学选集》《朗文英国文学选集》《普林斯顿比较文学文库》《劳特里奇比较文学论文集》等。同时担任多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主编或编委。他曾在五十个国家做过文学演讲,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一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学者。


陈永国

  陈永国,文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90—1991);美国杜克大学英语系富布赖特学者(1994—1995);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学者(2008);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教授(2010—2013);哈佛燕京学社合作研究员(2012)。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世界文学、西方文论、西方翻译理论和世界文明史。已出版学术专著《文化互文中的文学批评理论》《理论的逃逸》等九部、诗集五部、译著五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活动简介

  胡适和林语堂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文学、文化大家,而且他们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是学贯中西的人物。

  胡适的父亲倡导新儒学,胡适也受到父亲的深刻影响,采取一种“文化知识分子的立场”讨论社会问题。他倡导白话文运动,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趋势出发,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民族语言文学的确立为参照的。在研读和借鉴西方文学的过程中,胡适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比较文学意识。

  林语堂是胡适的朋友,父亲是位牧师,这位牧师也是一位儒学学者。他教孩子们书法和儒学经典,也期望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去牛津或柏林学习。林语堂是读着《诗经》长大的,同时也读雨果的作品和《天方夜谭》。1919年,他获得一笔奖学金,在哈佛学习比较文学。

  自小接受西学教育及影响的林语堂,在后来的各种言论、著述中进行大量的比较文学研究。他运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前面两位比较学者,是中国20世纪比较文学领域的大拿,而现在全球炙手可热的比较文学学者中,有一位是大卫·达姆罗什,他曾任哈佛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那么他是如何对比较文学产生兴趣,特别是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的呢?

  近日,达姆罗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他的好朋友,同时也是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清华大学陈永国教授一块儿聊聊“胡适、林语堂和我,何以成为比较文学学者?”。

相关图书


如何阅读世界文学(第二版)订购

  世界文学灿若星辰,也浩如烟海。我们到底应该读什么、怎样读才能进入文学的多重世界?国际知名学者达姆罗什总结了他和宇文所安等教授在哈佛的授课经验,为此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一系列阅读模式。

  达姆罗什还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带领读者体会历代文学瑰宝的丰富与魅力,这些作者和文本包括:《吉尔伽美什》、迦梨陀娑、索福克勒斯、杜甫、紫式部、《一千零一夜》、莫里哀、休谟、康拉德、鲁迅、博尔赫斯、张爱玲、沃尔科特、索因卡和拉什迪,等等。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