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纪念黄达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举行。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校友齐聚一堂,深切缅怀杰出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深入探讨黄达学术思想与教育精神,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会上,《黄达全集》重磅发布。

黄达(1925-2023),杰出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新中国金融学科主要奠基人,第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经济学召集人、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应用经济学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顾问,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荣誉一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978级校友肖捷,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987级校友吴清、2006级校友韩文秀、1983级校友陈雨露、1985级校友周慕冰、1986级校友李扬、1991级校友高培勇、1981级校友洪崎、1985级校友贝多广、1991级校友王广谦、1997级校友刘成,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等出席。
研讨会前,黄达教授塑像揭幕仪式举行。

肖捷、戴相龙、韩文秀、吴清、张东刚、林尚立共同为塑像揭幕。

陈雨露作为黄达教授学生代表发言。
黄达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师生共同观看《黄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片》,回顾黄达教授卓越的学术贡献和育人风采,感悟其历久弥新的崇高风范。

张东刚表示,黄达先生是新中国金融学理论与学科建设的奠基者、开拓者,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永远缅怀、由衷敬仰的老校长,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一座永远屹立的丰碑。他的一生,为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为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党和国家发展永久奋斗。对黄达先生最好的纪念,是将他奉献终生的金融与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传承他的学术品格,推动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对世界金融学科的发展做出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神韵的贡献”;赓续他的育人薪火,培养“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漫步的人才”,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践行他的先锋精神,让“烽火中为民族存亡战斗成长的大学,永远在时代的前沿开拓奋进”,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交出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肖捷回忆了黄达先生的学术贡献和育人风范。他谈到,黄达先生作为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教学中,黄达先生善于结合国情实际,将复杂深奥理论讲得清晰透彻、通俗易懂;学术上,黄达先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其编著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货币银行学》等经典教材滋养了无数学子。随着时代发展,黄达先生不断开拓学术视野,提出的“大金融”理念,以及晚年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的关注,展现出其学术思想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纪念黄达先生,就是要传承其“经世致用、服务国家”的学术使命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师者风范。中国金融学科发展应当接过黄达先生的“接力棒”,坚持扎根中国研究建构中国自主的金融知识体系,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勇于探索创新,为推动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戴相龙表示,黄达教授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央银行宏观决策的一位重要参谋,其作为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唯一的专家委员,对活跃我国金融研究和学术讨论、货币政策的制定发挥过重大作用。基于黄达教授丰富的学术思想,他谈到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的概念及其合作基础,他回顾了黄达教授有关金融的定义和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提出要站在农户和合作社立场上评估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二是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黄达教授的代表作《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为此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密切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三是要加强金融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有关研究机构应提供服务,助力提高金融政策的决策水平。

林尚立在主持时表示,作为杰出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结缘货币银行学70余载,奠定了新中国金融学科和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被誉为“中国经济金融学界之泰山北斗”;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他以毕生心血树立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辉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师生不断砥砺奋进。我们要深刻体悟黄达教授心系国家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坚守育人初心的优良作风,传承好、学习好、发扬好黄达教授永远奋进在时代前沿的崇高风范,以《黄达全集》为宝贵财富和思想宝库,将黄达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精神品格转化为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坚定信念与强大动力,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会上正式发布《黄达全集》。作为学校“校史文库”系列的最新重磅成果,《黄达全集》共分10卷,对黄达教授一生的写作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校勘,全面收录了他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2021年期间的学术成果,涵盖专著、教材、文章、报告、发言、题词等多种体裁,时间跨度70余年,体量约500万字,坚持“在尊重历史语境的前提下,确保内容准确与形式规范”的编校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黄达教授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原貌,对于传承与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学科体系,引导激励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时代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