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数智赋能出版 打造文化精品”研讨会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以下简称“总社”)成立40周年大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原副局长阎晓宏,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刚,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学习出版社社长马国仓,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李永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高峰、副处长张彦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宋强,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惠西平,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肖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等领导及专家出席大会。陕西师范大学相关领导,全国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体各出版社、西北片区大学出版社各出版社、陕西省内各出版社以及省内外合作机构的领导嘉宾,与总社领导、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及全体员工齐聚一堂,共贺总社40华诞,共话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游旭群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致辞。他谈到总社40年风雨兼程的成长史,是一部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奋斗史,是一部服务国家科教兴国与教育强国、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强国建设的奉献史,也是一部与学校休戚与共、相得益彰的发展史。总社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守文化责任,深化改革创新,影响力、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学出版之路。希望总社以40年社庆为契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深刻把握数智时代的历史机遇,自觉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在坚守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更好服务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

邬书林
邬书林致辞,对总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表示总社在多个领域形成鲜明出版特色,且积极探索融合转型、实施人才强社战略,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在当今出版业面临深刻变革与重构的新时代背景下,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国出版事业的一支特色鲜明的重要力量,更应敏锐洞察趋势变革,主动谋划未来发展。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二是要筑牢学术出版根基,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三是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打造出版新质生产力;四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参与出版学科共建。希望大家深入研讨,凝聚共识,携手并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李晓刚
李晓刚致辞,对“数智赋能出版 打造文化精品”研讨会及总社成立40周年大会举行表示祝贺。他谈到,在今年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提出了这三高地三样板的奋斗目标,为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路径,也为陕西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希望各方共同努力,运用数字赋能,结合多模态技术,更好地发挥出版在凝心铸魂、传承文明、形象构建方面的作用,共谋发展,智赢未来。

阎晓宏
阎晓宏致辞,肯定总社40年扎根师大学术沃土,担当传播先进文化、服务教育事业的使命,构建特色出版体系。期望总社不断提升版权综合运营能力,充分挖掘和实现版权的内在价值,推动优质内容资源在更广范围、更多维度上传播与增值,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郭义强
郭义强致辞表示,总社40年的发展始终怀揣志向与进取精神,持续推出优质出版物,多部作品斩获多种奖项。希望围绕优质内容建设,花大气力做好学术文化出版,多出中国好书好刊,对标一流,再创佳绩,在服务国家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中彰显师大出版的独特价值。

郝振省
郝振省致辞,肯定总社40年发展守正创新与战略定力始终未改,强调编辑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青年编辑的政治引领、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夯实事业根基。希望总社持续出精品、促融合、育人才。

刘伯根
刘伯根致辞,评价总社在精品出版、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取得成绩。他提出要从韬奋精神中汲取文化力量,持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创新服务意识,助力出版业繁荣向前。

翟博
翟博致辞中评价总社发展的40年是服务教育的40年,出版大批优质教材、著作与教学教研成果,服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获得学界广泛认可。期待总社在数智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续写服务教育强国的璀璨篇章。

李永强
李永强致辞中肯定总社在精品出版与融合转型方面的成绩,打造的“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走到了行业前列。他提出要坚持政治引领和正确导向、坚守教育底色和学术特色、着力精品出版与融合发展三点建议,祝总社再创佳绩。

卢胜利
第一阶段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卢胜利主持。

袁一芳
校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总社董事长袁一芳做总社历史与发展情况汇报。报告聚焦创业历程与使命担当,通过成绩的取得和对未来发展的擘画,展现了陕西师大出版人开拓进取、服务大局、久久为功、砥砺前行的豪情和信念。


邬书林、阎晓宏、聂震宁、郭义强、翟博、高峰、游旭群共同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新版《陕西通史》两套新书揭幕。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聚焦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格局,跨越心理学、人工智能、航空、教育等领域,构建书系多维融合的理论框架,搭建起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研究的桥梁。书系的学术性、前瞻性与战略价值受到学界广泛认可。
一部中华史,半部在陕西。1998年,总社推出14卷300余万字《陕西通史》,这是第一部陕西地方大型通史著作,也是全国较早出版的省级通史之一。2016年,总社启动重大文化工程新版《陕西通史》的编修工作,共15卷500余万字,是老中青学人与出版人接续奋斗、精诚协作的出版“长征”。

郝振省、刘伯根、王利明、马国仓、李永强、宋强、惠西平共同为总社建社40周年书画展揭幕。
值此社庆之际,柳斌杰、阎纲、阎崇年、阎晓宏、苏士澍、孙晓云、李敬泽、莫言、贾平凹、熊召政、陈彦等领导名家、专家作者为总社题赠墨宝百余幅,总社特以“墨韵薪传 四秩书香”主题书画展,向每一位关心支持总社事业发展的朋友表达感谢和敬意。

活动中还安排了致敬环节,总社青年编辑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及在社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代表献花,感谢一代一代出版人为总社40年风雨历程付出的心血、做出的贡献。

王利明
第二阶段“数智赋能出版 打造文化精品”研讨会由王利明主持。

聂震宁
聂震宁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学出版的新活力、新可能”梳理了AI从技术突破到文明转型的历程,分析出版业态分化与应对方向,结合教育界探索案例,分享了AI赋能文学出版的实操案例,强调人类在情感、原创性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提出人机协作共创智慧文明的核心观点。

马国仓
马国仓聚焦“数字赋能,呼唤出版业加速融合转型”,谈到AI时代已至,出版业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作为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同时加强数据资源保护与开发,善用网络平台拓展营销。建议行业加快融合转型,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技术应用与人文素养,以数字化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韩建民
韩建民以“科技类主题出版的边界与外延”为题,基于中宣部选题政策,分析科技类主题出版的范畴与体系,提出科技文化与传统、红色文化的融合路径,强调内容质量提升须兼顾学理性与主题性,结合萨顿思想与实际案例,展现科技类主题出版的跨界延伸潜力。

张玉国
张玉国以“AI时代出版制胜的‘六脉神剑’”为题,谈到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尽早数字化转型、积累和保护高质量内容、强化数字产品意识、持续投入技术与人才、遵循负责任的AI原则的重要性。强调出版业须从传统内容提供商转向AI驱动的信息分析服务商,以数据和技术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1月8日,总社还承办了全国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体座谈会。来自北京师大社、广西师大社、东北师大社、安徽师大社、湖南师大社、华东师大社、华中师大社、辽宁师大社、南京师大社、首都师大社、西南大学社、广东高教社与陕西师大社等联合体13家出版社的领导及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行业发展挑战、转型路径与合作机遇展开深度交流,共商师范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大计。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现已发展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机构,形成“一社两院”架构,一社即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两院即陕西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大出版传媒研究院。
总社成立于1985年,始终以“刊书载道,立社弘文”为宗旨,以“高质量出版,大市场经营,全媒介服务”为理念,在人文学术、大众文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学术品味、文化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持续增强,连年获评全国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优秀,双效显著,为服务社会、服务教育、服务学校做出了积极贡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学出版之路。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