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关怀的哲学及其教育实践——诺丁斯《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动态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
关怀的哲学及其教育实践——诺丁斯《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5-11-28 11:06:35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近日,关怀的哲学及其教育实践——诺丁斯《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西南大学、广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1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诺丁斯《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郑豪杰和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分别致辞。施克灿首先对《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重译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对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在教育基础理论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予以了充分肯定,分析了当前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呼吁中青年一代教师勇于接过学术接力棒,将学术火种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郑豪杰表示,教育科学出版社致力于推动中外教育学术交流,诺丁斯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深远的学术影响,今后教育科学出版社将持续深耕教育学术出版,为教育思想的传播、教育研究的繁荣贡献力量。檀传宝回顾了诺丁斯教育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分享了翻译本书的心得,畅谈了诺丁斯思想的广泛影响及诺丁斯知行合一的学术品格。

 

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新书发布揭幕仪式

  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于天龙作为诺丁斯作品译者代表通过线上的方式分享了诺丁斯的书名演变及其思想发展,强调关怀伦理的关系性本质。他表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灌输美德,而是营造一种支持性的文化条件,使道德生活成为可能。南京师范大学授侯晶晶以融合教育为主题,探讨关怀伦理在融合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广州大学教授蔡辰梅探讨了教育关怀概念的在地化建构,提出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的转化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林可副教授从学术传播角度探讨了诺丁斯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与影响,指出其理论与本土文化的共鸣。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院长龙宝新探讨了关怀伦理如何作为实现教育幸福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幸副探讨了教师职业语言中“真诚性”的复杂本质,引入“情感劳动”和“反讽”的概念理解师生关系的语言问题。宁波大学教授梁明月探讨了关怀与直觉的关系,并提出了德育助推理论,为道德教育提供新思路。广州大学老师李惠系统梳理了关怀理论的演变脉络,呈现了关怀从观念理解到实践行动的内涵深化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丁道勇通过比较诺丁斯与马塞尔的理论,探讨关怀的去性别化努力,强调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性实践,不应局限于性别化的经验。

  檀传宝在总结发言中向所有与会者、演讲嘉宾及会务人员致谢,回应了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并倡议持续深化诺丁斯教育思想的研究与传播。

  诺丁斯曾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主席等。《关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性视角》一书,作为诺丁斯教授的重要代表作,正是其关怀理论的基石。本书不仅是当代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其重要影响还跨越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