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发行风险防范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发行风险防范
李涛 阳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03-21 15:19:56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7.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专业的开设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迅速更新,这为大学出版社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家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校的管理,其中与出版社密切相关的是,规范了教材、馆配图书采购的方式,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同时还明令学校不得强行要求学生购书。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的发行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教材的发行推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发行环节的风险在加大,如果不能够正确应对,将极大地制约出版社的发展。本文结合目前发行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对高校教材和馆配图书发行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一、发行风险不断加大的几个方面
 1.销售回款风险加大
 2006年12月,笔者所在的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成功举办了一次发行工作交流会,与会出版社普遍反映,教材和馆配图书的销售回款风险加
大,具体表现为:经销商回款账期加长,呆账坏账增多,尤其是恶意欠款之风正在蔓延。
 2.退货率上升
 众所周知,与一般图书相比,以往教材和馆配图书的退货率是很低的,教材退货率一般在1 O%以下,馆配图书退货率则更低。但从2006年起,教材的退货率急剧上升,据了解,一单退货达到百分之几十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馆配图书退货率也在上升。
 3.教材盗版猖獗
 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打起了盗版的主意。
 4.部分经销商非法经营
 2006年,我国对高校教材和馆配图书采购领域进行了重点整治,加大了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一批非法经营的销售商纷纷遭到查处,这对规范图书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对出版社而言,经销商的非法经营是一种经营风险,虽然这类风险是间接的,但是一旦与出版社合作的经销商出了问题,必然会给出版社造成较大损失。

 二、原因分析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高校教材和馆配图书出版产业链是由出版社——销售商——学校(教材科或图书馆)——学生(馆配图书无该项)构成。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
 1.对经销商环节的分析
 经销商之间恶性竞争是问题的根源。目前的招标采购对不法交易进行了有效遏制,但在评标标准把握方面,还有待完善。大部分学校在选择中标单位时,唯价格至上,不注重对经销商实力、诚信等方面进行考查。经销商为了中标,往往不顾一切压低折扣,一些中标价仅比出版社的供货价高1~2个百分点,有的甚至低于供货价格。但经销商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他们会把风险转嫁到出版社,因此,造成了拖欠书款,甚至恶意赖账的行业风气愈演愈烈。一些经销商甚至铤而走险,用盗版书来摊薄成本,尤其是一些发行量大的教材,纷纷成为他们的盗版对象。
 经销商自身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出版社的资金安全。一些经销商盲目扩张,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购房置地,造成流动资金紧缺;一些经销商因为非法经营被惩处,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若经销商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出版社肯定会因此而受影响,出现呆账坏账。
 销售渠道过分集中对出版社十分不利。新华书店、学校教材科、民营经销商同时共存的多元化高校教材发行渠道,已经逐渐被以民营经销商占主导的渠道所取代。尤其是馆配图书渠道,几乎被少数几家经销商所垄断。渠道过分集中,一方面使得出版社对某些经销商的依赖程度加大,不利于图书的推广,加大了资金风险;另一方面,经销商也常常会利用其垄断优势,有意拖欠书款。
 2.对学校环节的分析
 部分学校拖欠书款也是影响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学校在资金运行紧张情况下,挪用书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馆配图书方面,学校投入有限,但又必须达到教育部的评估指标,因此只能够靠拖欠书款来应付。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一些学校为应付评估,先向馆配经销商订货,待评估结束后又退货的情况。
 3.对学生环节的分析
 学生是教材的终端用户,他们决定着教材的最终发行量。自教育部明令高校不得强行要求学生购买教材以来,确实有部分学生不再购买新教材,或是从高年级同学处购买使用过的教材。而且。由于网络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不买新教材的学生比例还在上升。目前,大部分学校报订的采购数量是根据学生实际人数确定的,这在客观上就会造成退货率的上升。

 三、防范措施 
 1.加强销售合同管理
 据笔者调查,部分中小出版社的销售合同管理尚未健全,出版社与经销商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业务往来都是以口头约定的方式进行。在
没有销售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经营纠纷或者经销商因故倒闭,出版社往往无法出示有利证据来挽回损失。为有效防范风险,出版社首先应该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发货、收货、退书、结算方式及时间、违约处罚等内容,在合同条款中进行明确,加强对经销商的约束。
 2.应用担保的法律手段
 出版社可以要求经销商提供担保,如不动产抵押、第三方担保等。笔者认为,根据出版行业发行的实际情况,抵押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出版社往往没有精力对作为担保人的第三方进行资质调查,尤其是外地发行,第三方是否真正具备担保能力出版社无法确定。
 3.设定发货风险额度和退货额度
 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经销商的销售规模,对其设定最高发货额度,并在销售合同中与经销商约定。一旦发货超过该额度,即使未到结算时间,也可以要求经销商及时付款,否则,出版社有权停止供货。同时,出版社可与经销商约定退货风险双方共同承担,给予经销商一定的压力。采取这项措施,既可对经销商进行约束,也可把出版社的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4.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出版社与学校及时沟通,对减少资金风险、降低退货率都具有重要作用。出版社一旦对经销商停止供货,一定要及时与教材科和任课教师沟通,告诉他们真实情况,以便学校对经销商施加压力,协助督促经销商付款,或者及时从其他渠道进货。同时,针对退货率上升的情况,可以建议学校在订书前先对学生购书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实际购买数订书,或者订数适当低于开课学生人数。
 5.加强信息收集
 出版社可通过实地考察、与兄弟出版社交流、向教材科了解等方式对经销商的经营状况信息及时全面掌握,一旦其信誉度降低,出版社就立即可以对合作方式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发行风险。同时,出版社应该对发行渠道进行合理布局,避免过分集中。
 6.建立发行联盟,规范发行市场
 出版社可以通过建立发行联盟的方式,来有效规范发行市场。联盟成员之间互相及时沟通信息,对信誉差的经销商进行集体抵制,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在某些地区对经销商进行联合招标。对于盗版风险的防范,客观地讲,一家出版社能力是很薄弱的,如果多家出版社能够联合起来,力量就足够强大。联盟成员可以在通报盗版线索、制裁盗版书商等方面联合行动,同时,也可以共同向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呼吁,加大盗版打击力度。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中国旅游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和陕西旅游出版社于今年1月成立了中国旅游出版发行联合体。笔者所在地区的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的合作也已经开始起步,并且收到了成效。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7.3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