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突出三个注重 探索四个创新 实施五大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 “十一五”规划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十一五”规划专栏
突出三个注重 探索四个创新 实施五大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刘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
2007-04-04 15:54:50  来源:《大学出版》2007年第1期(总第53期) 
 
 探讨出版社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实质上是探讨出版社的战略发展与战略管理问题。出版社的战略形成是在对本社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出版社的使命与目标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经营目标、战略方式的选择与设计,形成要付诸实施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以指导本社未来五年的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十五”期末图书发行码洋是“十五”期初的5倍。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基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相适应的,以出版对外经贸、商务外语、工商管理、法律等学科高质量高校教材及高质量的著作为主的,基本按企业管理方式运作的,有专业特色的大学出版社。
 “十一五”时期是大学出版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加强教材研发工作,实现教材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将不断提高把握教育资源发展趋势的能力,提高整合先进教育资源实现形式的能力,提高教育资源市场运作的能力;抓住机遇、夯实基础、不断创新,把我社建设成为出版物专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财经教育强社。为此,我认为要突出三个更加注重,探索四个创新,实施好五大战略。

 一、突出三个更加注重
 1.注重大学出版社的教育服务功能,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
 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是一个出版社发展的根基与责任。大学出版社无论怎样发展,怎样随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都应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宗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注重大学出版社的教育服务功能,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我们要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整合先进的教育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切实加强教材研发工作。
 2.注重发展速度与图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十五”期间,我社发展速度较快,但也面临着品种增长大于效益增长、图书结构失衡、产业集中度和产品产业化程度较低、高新技术运用程度较差、发展后劲不太足等等问题。“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正视如何发展的问题,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图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使科学发展观在我社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改变单纯靠规模扩张和品种增长带动码洋增长的增长模式,优化与完善图书结构,以促进我社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十二五”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内部深化改革,革除一切阻碍发展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改革出成绩,管理出效益,“十一五”期间的全部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与管理能否有效。要建立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考核体系。
 (1)不断完善社长负责制和可追溯责任制。社领导、科室干部和员工都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指标。以总目标为纲,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水平,明确目标责任,加强本部门的团结及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共同促进总目标的实现。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采取有利于增强活力和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2)完善以质量为中心的出版过程管理,有序地实现产、销、存协调运转机制,以市场为龙头,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强化选题质量和编校质量,编印环节追求精益求精;营销环节追求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敬业、务实、开拓、发展”的企业文化,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以共同的理想、愿景和价值观,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探索四个创新
 创新缔造价值,“创新精神”是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十一五”期间,我社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探索经营与发展理念创新、选题增长点与选题开发方式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出版物形式创新。
 1.经营与发展理念创新
 (1)适应出版产业化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摈弃“事业单位事业管理”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思想,着力解决内部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内部人为控制等问题,逐步建立现代出版企业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市场运行机制。
 (2)改变生产以出版物为中心,销售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与做法,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读者与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内部运作中以人为本,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社会提供真正满足需要的图书产品和优质服务,进而实现出版社自身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树立效益、质量和规模同步协调增长的理念,不与竞争对手拼规模,而是拼效益、图书质量等,注重内部成本控制,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图书产品。
 (4)强调风险可控的理念。风险和市场是不能决然分开的,风险就是机会。关键在于把业务的风险点找准,寻求控制措施和办法,强调风险可控。
 2.选题增长点与选题开发方式创新
 “十五”期间我社形成了以对外经济贸易图书为核心,以商务英语、工商管理、法律图书为支柱的选题结构,并以对外经济贸易类图书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和特色,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十一五”期间我社将以经济贸易为特色,以管理类、法律类、外语类为主要支柱,以其他社科类为补充,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在大财经类和社科类领域形成新的选题增长点。
 在开发方式上“以我为主,资源外借”,即主要由我社根据市场需要策划系列教材选题或其他选题,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自己主导图书开发,满足我校尤其是其他院校的教学用书。在出版社的主导下把教材选题开发当作一项课题或项目进行研究与运作,加强教材开发的研究性。
 3.市场营销创新
 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运作过程。由教材出版商到教学资源服务商,是当前一些大学出版社基于以客户为中心开发教材选题这样一个理念而提出的教材开发与营销的新思路。我社将“以我为主”大力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逐渐过渡到一个教学资源的服务商,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注重教材的市场运作。
 第一,优化服务手段。日常性地拜访教师,定期为教师提供按分类编辑的出版书目;举办专题性的座谈会、研讨会和举办以专业为类别的图书展示。
 第二,搭建网络平台或参加教材营销网络平台,建立网络营销渠道。
 第三,定向培训。既包括对经销商进行培训,也包括对教材使用单位的教师培训。
 第四,校园巡展。把由编辑与发行人员一起参与的校园巡展作为我社开展教材终端营销的重要手段。
 第五,进行教师数据库营销。
 4.出版物形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我社“十一五”期间要在开发教材时除了同时开发纸质教辅、案例与习题外,还要注重立体开发,开发电子课件以及网络出版物等,形成以纸质图书为核心,以电子音像、网络出版物为辅的出版战略。改变单一以图书为主的教材出版形式,注重立体开发,提供一揽子的教学解决方案,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积极组织、策划多形态、多层次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出版社网站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教材产品与用户方便快捷、双向互动的沟通渠道,让用户下载、复制、在线浏览网络教材、脱机光盘等配套产品。

 三、实施好五大战略
 1.规模化与集约化结合的发展战略
 有适度的规模,才能保证较快的发展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有效益才有实在的速度。持续的发展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十一五”期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规模地不断以简单再生产的方式发展。要适度扩大规模,包括生产与市场规模,扩大选题增长点,扩大编辑与发行人员规模,以规模促发展,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规模基础。“十一五”期间,我社要贯彻规模化与集约化结合的发展战略,优化出版物结构,按照集约化的要求整合出版资源、市场资源和业务流程,使规模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效益同比例甚至更大比例的增长。
 2.特色发展战略
 特色是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利器。就整个高校出版社而言,既需要有集团化的、较大规模的“航空母舰”,也需要有“小(中)而特,小(中)而优”的“鱼雷快艇”,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点,关键是有没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有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或别人无法取代的定位,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社将结合自身的历史、资源、渠道、人才等等方面的优势,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把自己的特色核心产品做强。我社的对外经济贸易图书特色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不能丢,而且还应进一步强化与丰富。为此,我社定位为以商务图书为特色的财经教育社。
 “以商务图书为特色”突出了我社的核心产品,它使我社区别于其他财经高校社,“教育社”突出了我社以教材、教辅为主干出版物,它使我社区别于非高校的其他财经类或经济类社。
 商务(Business)是一大类知识体系的集合,形成商科教育,主要应有六大学科群:经济学(含贸易)学科群、工商管理学科群、外语学科群、人文学科群、工程技术学科群、法律学科群。结合我社自身的历史、资源,我社“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出版经济学(含贸易)学科群、工商管理学科群、外语学科群、人文学科群、法律学科群的核心产品,强化特色,提高核心产品的竞争力。
 3.外借与业务外包战略
 自主开发是我社的立社之本,但我们还要大力开展对外合作,通过资源、人力等的外借补充我社的不足。“十一五”期间,我社要适当实施外借与外包策略,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主要抓住战略环节,保留最能体现我社竞争能力的核心业务,而将仅具有较低价值的、不能体现我社领先优势的业务如储运、校对及部分文字编辑等业务进行外包,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运用于策划、组稿、营销和服务创新等出版社核心业务上来,实现经营集约化。
 4.人才强社战略
 人才是出版社的核心资源。人才紧缺是制约出版社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社要实施人才强社的战略,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培养满足我社需要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专业人才等多种人才资源。在人才使用、在职培训等方面给员工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和企业氛围,从而促进我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科技兴社战略
 应对信息化对出版的新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社“十一五”期间要实施科技兴社战略,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促进我社从传统出版向现代网络出版的出版转型。

来源:《大学出版》2007年第1期(总第53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