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王斌(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05-28 16:23:02 来源:《科技与出版》 2008.5
引言
版权贸易指作品版权中全部或部分经济权利,通过版权许可(copyright license)或版权转让(copyright transfer)的方式,以获取相应经济收入的贸易行为,也称为版权交易(copyright exchange)。它属于许可证贸易范畴,是无形财产权贸易。
自中国1992年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以来,版权贸易蓬勃发展,但版权贸易的逆差一直存在,引进与输出比约为10:1,且多年来未得到根本的改善。那么什么是版权贸易逆差?它的影响如何?产生版权贸易逆差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宏观经济主体的政府及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
一、版权贸易逆差及其影响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版权贸易的进口值与出口值的差额叫做版权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当版权进口值超过版权出口值时称为入超(import surplus),又称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版权贸易逆差就意味着版权贸易的不对称、文化交流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会使国内出版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减弱国内出版业的原创性动力,削弱国内出版业的民族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文化的依赖,从而丧失国际版权市场主动权、主导权,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因此对研究版权贸易逆差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一)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分析
按照李嘉图(David Ricardo)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受竞争和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会选择生产自己国家由于自身国力、资源、环境等因素具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映贸易优势有两个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
由于我国在版权贸易中长期存在逆差,因此我国版权贸易的RCA<1,而TC<0。这表明我国在版权贸易中既无比较优势,也无竞争上的优势。
(二)我国版权贸易的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原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我国版权的价格总体来说要低于国外,但版权贸易却是逆差,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原理失效了呢?
其实,需求原理有个默认的前提,那就是所提供的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或效用。这就是效用原理,它是需求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如果某种商品不能或者只能部分满足效用需求,需求原理自然也就失效了。
换言之,我们提供给国际市场的版权不能满足国外消费者的效用需求,即有效供给不足。
(三)版权输出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市场经济中,贸易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取最大利润。但是从我国版权输出的现实情况来看,投入较高而版权收益微薄。这就是很多出版社不愿意在版权输出项目中过多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足够的投入,产出的作品自然也就不多,尤其好的作品不多,而没有好的作品,输出自然也就举步维艰了。
三、政府与出版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贸易政策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作为宏观经济主体的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财政补贴
通过政府拨款来扶持和鼓励出版业是许多国家较为普遍的做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出版业在国际竞争中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还不足。因此,为了使我国出版业顺利发展和壮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和政策,在不违反WTO协议的原则下,拨出专款、建立专项基金来培育和壮大民族出版业,从而改变版权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2.税收优惠
在税收方面,给予出版社一定的减免或优惠政策。我国对出版业虽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增值税税率比其他行业低4%,有些出版物的增值税先征后返。但与国外出版业相比,我国出版企业的税种偏多,税率较高,加上很多部属和大学出版社除了要向国家上缴税收外,还需向其主办单位上缴利润,由此可见,我国的出版社从一起步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应采取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国内出版业。
3.建设国际版权信息平台
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国内出版企业无法及时为国外的需求开发出好的选题,或者国内现有的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版权图书不能及时向国外市场输出。国家出台的鼓励“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主办的评奖以及“走出去”人才的培养计划或活动,有时也无法及时传递到基层的出版企业。因此,政府应在国际版权信息平台的建设、“走出去”选题的宏观导向以及版权输出的服务上进一步加强。
(二)分析国际版权市场需求,增加有效供给
如前所述,有效供给不足是我国版权贸易存在逆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满足国外的有效需求,增加版权贸易的有效供给呢?笔者认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文化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投入,开发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有投入才有产出,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此外,版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可以通过供给来创造市场,这是其区别于一般物质产品所具有的特殊属性。长江文艺的《狼图腾》、重庆出版集团的《碧奴》、辽宁出版集团的《中国读本》等在版权贸易中取得好成绩的图书都是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因此,鼓励原创作品、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投入是扭转我国版权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原创作品投入高、收益大,但同时风险也高,因此要做好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以减小风险。
2.开发能够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的版权贸易产品。
例如:目前,国内出版物因文化差异等原因显然不适合国外读者。对国外市场了解不足,自然无法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因此,增加有效供给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国际市场,做好国外市场细分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部门或者国外的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开展针对国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生产能够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除此之外,中文出版物也要从表现形式、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满足国外读者的需求。
3.以市场引导为原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我国的文化企业要以此为契机,以市场引导为原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发挥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版权贸易长期逆差的不利局面。
4.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版权贸易人才
目前,版权贸易人才的缺乏是公认的我国版权贸易的瓶颈之一。版权贸易的人才不仅要懂外语、法律,还要了解国外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热点、需求,掌握国外主要出版社的重点学科、出版门类,熟悉国外的出版代理机构;同时还要熟悉图书出版的流程、精通成本核算。版权贸易人才可以通过渠道引进既懂汉语又懂出版的国际人才,也可以通过培训培养现有的人才。培训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如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举办的版权贸易培训班、岗位培训、出国学习等。
参考文献
[1]杨岩松.政策不调整,版权贸易举步维艰.中国版权,2004(4).
[2]董锦瑞.我国扭转版权贸易逆差路径分析.经济问题,2005(2).
[3]饶文靖.广东出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启示.编辑之友,2002(4).
[4]姚德权,赵洁.中国版权贸易研究综述.国际经贸探索,2007(1).
[5]陈红玉.入世后中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研究对策.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
[6]Milton Friedman.Price Theory.NJ:Aldine Transaction,1976.
来源:《科技与出版》2008.5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